游乐篇:走江湖 收藏
2016-08-31 13:54|浦江晚8点 |

 

 
【江湖艺人洪木海正在表演琴锣说唱。(照片来源:《月泉流痕》)】
 
    “小辫子来了!小辫子来了!” 小时候,村里来了江湖艺人小辫子,小孩子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小辫子是一个江湖艺人的艺名。他的头上留了像女人一样的长头发,在后脑勺编了一根小辫子,吊上两只小水桶,晃动脑袋,小辫子随之起舞,两只小水桶跟着转动,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两桶水转得又高又飘,没有一滴洒出来。人们不得不惊叹他的辫子功!
    常来村里表演的江湖艺人还有一个脸色发黄,人称小黄胖。记得在家门口的天井里,放了两根四尺凳,在上面搁几块台板,搭起一个临时的小舞台。他上得台来,手持一面小铜锣,敲敲打打,有说有唱,说小锣书,杭州人叫小热昏。
    小锣书语言风趣幽默,以唱为主,以说为辅,常用本地土话,加上南腔北调。在表演时,小黄胖先敲小锣招揽观众,挥扇子做手势,插科打诨,再敲竹板,说一段新闻,接着唱各种民间小调,或者表演口技,使听众捧腹大笑,忍俊不禁:“小佬食了我的梨膏糖,读书聪明又健康。老人食了我的梨膏糖,返老还童精神爽。男子买了我的梨膏糖,回家孝敬爷和娘。女客食了我的梨膏糖,一肚生下双胞好儿郎。少娘(姑娘)食了我的梨膏糖,嫁个老公开银行。驼背食了我的梨膏糖,包袱甩到江中央。瞎子食了我的梨膏糖,睁开眼睛亮堂堂。哑巴食了我的梨膏糖,戏台上面唱二黄。疯瘫食了我的梨膏糖,明朝好去爬高山。翘脚食了我的梨膏糖,城里城外任你逛。”
    这时,围观者渐渐多起来了,小黄胖就开始卖梨膏糖。在家乡,说小锣书的江湖艺人又叫卖梨膏糖的。对于小孩来说,听不懂小锣书没关系,热闹就行,还缠着爹娘买一点梨膏糖,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与小辫子和小黄胖名气相当的,是琴锣说唱艺人洪木海,说、唱、拉、击,一人担当,手脚并用,动作协调;生、旦、净、末、丑语调不同,性格各异,一人表演。演唱开始,只见他用手拉琴,脚踩三脚架上的踏板,牵动绳子,绳子上的器具击打挂在上面的锣鼓,作为伴奏。一人又说又唱,一心多用,难度之大,令人称奇。木海走到哪里,人群跟到那里,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到县城读高中。有一天,突然发现学校的围墙边搭了一个塑料棚子,下面是被褥和灶头。这个塑料棚的主人就是十多年前见过的小辫子,还有他六十多岁的妻子。两个人在此吃喝拉撒,无论刮风,还是下雨。
    小辫子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了,还是经常表演他那神奇的辫子功,这是他看家的本领、糊口的本钱。那时,街头卖艺的吸引力下降,围观的人越来越少,出钱的人几乎没有了。而小辫子还要抽烟、喝酒,一天的开销不小,入不敷出。他的脾气日益暴躁,每每喝醉以后,就在棚子边骂他的妻子。
    当时,我还是一个十六七岁的高中生,常常徘徊在他搭的塑料棚周边,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不顾冒昧,提笔给当时的县委书记写了一封信,大意是他几十年来给家乡人民带来多少欢声笑语,政府应该施以援手,不能任其老死街头。过了两天,收到由秘书代笔的回信,称对小辫子政府不会袖手旁观。后来,我离开家乡到杭州上大学,再也没有看见小辫子。
------分隔线----------------------------
友情连接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中国乡土诗人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中国访谈网
红网
合作单位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中国乡土诗人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中国访谈网
红网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联盟成员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相关操作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TAG标签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