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丁延果与“涡河憨腔”
中国文化,一个响当当的名词,拿到世界上,有让老外心驰神往的中国功夫,有让世界共存发展的孔孟之道。当然,还有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曲艺文化。
曾经,不得不悲伤地承认,上个世纪末,有一段曲艺比较受冷落的时间。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中国曲协,人民艺术家,民间艺人,普罗大众等多方的共同努力,现在,这朵曲艺之花,还在风雨无阻的绽放盛开着。
中国曲艺包含太多了,大到国粹京剧,小到地方县城的公园里的民间小唱,都算曲艺。京剧,我们的国粹,其实现在来讲,京剧可以说是北京的地方戏,但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京剧起源于徽剧。不过经过近百年左右的时光,京剧已经以其京韵京白的唱腔流传于世了。
除了京剧,每个地方的地方戏,也是各领风骚,各具韵味;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国家非遗民间曲艺“涡河憨腔”。
涡阳县,安徽省亳州市辖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北临河南省永城市、淮北市濉溪县,南临利辛县,西靠亳州市谯城区,东临蒙城县。 地处黄淮海平原中部、亳州市中心位置,全县国土面积2107平方公里。
涡阳是一代贤哲、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故里,悠久的历史,给这片土地充注了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正是由于厚积薄发的底蕴升华,才使得“涡阳憨腔”这一地方曲种应运而生。
“涡阳憨腔”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原是当地农民借鉴清音、琴书、鼓书等民间曲艺小调,后吸收地方戏曲的部分唱法,逐渐成型。
早在1918年,第一代传人丁在领年便奔波邻县太和、界首学习清音和琴书,后跟班从艺,担任伴奏和演员。第二代传承人丁怀风,在琴书和清音的基础上,融进了地方戏曲花脸唱腔,独成一派,成了憨腔的雏形。三十年代初,他和师兄弟搭班成立了草台班子,走乡窜村,卖艺糊口。第三代传承人丁配京仍继承祖业,解放后召集了先前解散的班底。文革前,班底因故再次解散。直到1980年,第四代传承人丁延果先生继承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真髓和真传,发展了涡河憨腔这一曲种。他即保留了一部分即将失传的传统曲目,由潜心创作了一批新曲目。同时吸收了一大批精英艺术人才,辗转城乡演出。
“涡河憨腔”,由民间说唱发展起来,是比较典型的曲种,其唱腔抒情与豪放并蓄,优美动听。其唱腔分为上腔、平腔、下腔,因用下腔较多且声音粗犷,被群众称为“老憨腔”。《涡阳憨腔》主要流传于沿涡河一带的涡阳、谯城、蒙城和利辛等地,尤其在涡阳流传甚广。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较快,信息传播途径广泛,“涡阳憨腔”已逐渐辐射至苏鲁豫皖交界。
据悉:作为民间传统曲艺项目的一种,“涡阳憨腔”丰富了民间传统曲艺宝库,又可资以艺术欣赏。所以具有珍贵的传统艺术价值。
民间曲艺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也集中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感情。
由于传自民间,又系地域相传,至目前能够亲口唱出涡阳憨腔的老人们多已作古,年轻人也多是以丁延果家族及后辈为主。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城乡差距缩小。年轻人向往现代文明,已很少有人学艺。随着时间的推移,涡河憨腔将面临断代,濒临危境,几近消亡。
非遗民间曲艺传承人丁延果继承了老一辈艺术家的真传,在祖传唱腔的基础上,吸收了泗州戏、大鼓、琴书、坠子、大铙以及地方民间小调的色彩曲调,成功地传承发展和丰富了“涡河憨腔”这一地方曲种。
〖非遗民间曲艺传承人丁延果先生表示:民间艺术不是某一个人的专利,它是祖辈艺术家在生活中不断发展创造的结晶。我有一个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全身心投入“涡河憨腔”的传承和发展,让这一特别曲种,响遍涡河两岸,声扬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