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迁徙
周 步
霍去病的部队离开河西走廊的那一刻,匈奴的大迁徙就开始了。
迁徙是迟早的事情,但匈奴仍然有些不舍。毕竟,这是他们生活了数百年的家园。这片土地水草丰茂,景色绚丽。山上终年积雪,山下溪流潺潺。山中有云杉、雪莲,有麋鹿、羚羊,还有可做胭脂的红蓝草和美若慧娟的女子。数百年来,匈奴凭借河西走廊战略的区位优势和焉支山天然的养马优势,在这里繁衍生息,快乐生活。这里留下了他们太多的故事,也留下他们太多的记忆。尤其是养马技术,经过他们多年精心培育和改良换代,这里生产的马匹,已成为世界上最优良的马种之一。匈奴骑兵和汉军骑兵大约是4:1。战略装备的绝对优势,使得匈奴迅速成为北方霸主。而现在,他们失败了,他们面临的是一场大迁徙。
汉朝皇帝的安抚政策是非常优厚的,也是极具人性化的。只要他们不再与大汉为敌,不再在边境烧杀劫掠,就可以得到宽大处理。一些不降将士被杀,其他将士和他们的家属,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牵连和损失。相反,汉天子还征召了中原的士子和农夫,教他们学习汉语和稼穑技术。但精神上的创伤和灵魂上的缺失,成了一个民族难以愈合的创伤。蝇营狗苟,那不是匈奴的性格。
汉军所向披靡,速战速决,大获全胜。但汉军并没有迅速撤离,而是一年多的时间里,在河西走廊这片土地上来来去去折转往返冲杀了三次,干净而彻底的消灭了盘踞在河西走廊的匈奴部队。之后,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走进这片土地,也是汉军与匈奴多年交锋中取得的一次最辉煌的胜利。这次胜利,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和后来多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这次胜利可谓来之不易。为了这次胜利,汉军经历了近百年的负重忍辱和休养生息。为了这次胜利,多少汉家子弟为之落泪,多少边陲将士为之蒙羞。他们中有卧薪尝胆的汉天子刘恒、刘启,有历经艰难不辱使命的张骞、苏武,有含泪走向大漠胡天老死他方的刘惜君、解忧公主,有高呼“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赵破奴等等。在这里,我必须添加上一个匈奴的名字,他就是堂邑父。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做出了不朽的功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我想第一个抄起马鞭扛起家什赶着牛羊上路的的应该是一个青年匈奴。他战时为兵,闲时为民。现在,他没有战死沙场,反而成了他的羞辱。焉支山下的酥油草依旧迎风摇曳,苍翠欲滴。但昨日的鲜花,开不出今天的绚丽;明日的太阳,照不到今天的脸上。于是,他不顾任何人的劝阻,毅然决然的出发了,踏上了迁徙的征途。公元前121年的阳光照射在祁连山上,雪线比今天更加晶莹闪亮。那一刻,他们从河西走廊焉支山下的一个山洼里出发,淌过弱水,涉过草地,向北,向西,走向他们要奔赴的大地。他们要去往哪里呢,不知道。他们要去的是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有他们梦中的天堂。
一场民族的大迁徙开始了。
汉军并没有把匈奴赶尽杀绝的意思。当然,汉王朝也没有那个能力。河西走廊的匈奴遭受重创,但北部草原匈奴的实力依然强盛。事实也是如此,在之后的几次战役中,除过霍去病的率领的那支部队大获全胜,其他几路大军和几次战役,战绩均不理想。汉军与匈奴的每一交战,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好在漠南之战胜利了,河西之战胜利了,漠北之战也胜利了,汉王朝不但打击了匈奴的嚣张气焰,同时打败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世界格局,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后来的事实证明,那些受降的匈奴是明智的。浑邪王被封为漯阴侯,呼毒尼被封为下麾侯,鹰庇被封为辉渠侯。他们仍旧居住在张掖黑水国一带。只是,他们的官名改了,性质变了,权力小了。他们再也不能在这片土地上肆意妄为、张扬跋扈,他们再也不能在这里纵情欢歌、呼啸而过。那些以羊做马、练习箭术的匈奴少年再也看不见了。受降匈奴的一些进步人士和优秀人才,则入汉效力。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金日磾。金日磾是休屠王的太子,十四岁时被霍去病的部队俘虏,没入汉宫,由马奴开始,后位极人臣。金日磾死后官葬茂陵旁边,与霍去病的陵墓只有数百步的距离。
匈奴最强盛的时代结束了。匈奴最强盛的时期是冒顿时代。冒顿是匈奴历史上声名卓著的部族统帅,也是《史记·匈奴传》中记述最为详尽的匈奴领袖。冒顿公元前209年弑父为君后,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消灭了周边比他更强大的娄烦、东胡等十几个部落,成为北方霸主。《史记·匈奴传》记载,在汉初的一次战争中,冒顿纵精兵四十万,在山西一个叫白登的地方,把汉高祖刘邦围困了七天七夜。“匈奴骑,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駹马,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骍马(《史记·匈奴传》)”。由此可见匈奴兵马之强盛。这也是汉王朝不得已采用“和亲”政策的始由。
匈奴由弱转强、由胜而衰的时间大约持续了六百年,这六百年的时间,匈奴历经头曼、冒顿、老上、军臣、伊稚斜单于(军臣之弟)乌维单于、詹师庐、句黎湖(乌维之弟)、且鞮侯(句黎湖之弟)、狐鹿姑单于、壶衍鞮单于、虚闾权渠单于(壶衍鞮之弟)等约五十位单于。公元431年,夏亡于吐谷浑,匈奴几乎再没有出现于史书。夏的首领为匈奴后裔。到公元445年的时候,阿提拉登上罗马帝国的政治舞台。阿提拉是不是中国匈奴的后裔,至今仍然是个模棱两可的谜语。
这次大迁徙之前一百多年,河西走廊还发生过了一场大规模的迁徙。那次迁徙是一个叫月氏的民族。月氏也是一个非常强悍的民族,月氏最强大时“控弦十余万”。秦汉之时,月氏乘匈奴和汉朝之间的战争,迅速打败了乌孙,占据了河西走廊,并斩杀乌孙王难兜靡。后来,北方匈奴崛起,向西扩张,来到了河西走廊。在另一次匈奴与乌孙联军的攻击下,月氏不敌,退出了河西走廊。匈奴杀了月氏王,并用月氏王的头颅做了酒具。月氏西迁一百多年后,匈奴西迁。
大迁徙是慌乱的,也是惊恐的,更是杂乱无序和撕心裂肺的。大迁徙应该有女人的啼泣,大迁徙应该有孩子的嚎叫,大迁徙应该有青年的叹息,大迁徙应该有老人的无语。大迁徙别无选择的余地。写到这里,我的心中突生一种无由的悲怆和慨然失意。我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匈奴离别时的那些凌乱画面和那首古歌。那首古歌应该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唱响。那些匈奴健儿的背影,应该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被历史的大手一点一点的抹去。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匈奴古歌
这首被无数学人引用过的匈奴古歌,在这里,我只能再引用一次。也只有这首古歌,方能表达我对匈奴的理解和穿越千年的遥相感知。也只有这首古歌,能准确的传递出一个民族离去时的无奈心情和泣血悲凉。一个在北方草原上称雄数百年的游牧民族,就这样远去了。当然,尽管他们消失了,我们绝不敢妄自菲薄,或横加指责。
大迁徙从公元前121年开始,大约经历了五六百年的时间,匈奴基本上走出了中原的视线。他们迁徙的路线大致是,从河西走廊出发,一路向北、向西,走过连绵不断的山峦,走过茫茫无尽的草地,走过望不到边际的大漠戈壁,最终翻越阿尔泰山,走向一个叫伏尔加河和多瑙河的地方。如同他们崛起的轰轰烈烈,匈奴消失的干净彻底。匈奴的分崩和消失,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这次大迁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迁徙,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迁徙。在此期间,汉军的每一次胜利,动辄就可得到匈奴数百万的羊只和马匹,由此可见北方草原的景色之美和匈奴贵族的富裕程度。这次大迁徙消失了一个民族,也消失了一个国家。这次大迁徙强盛了一个民族,也强盛了一个国家。这个消失了的民族就是匈奴族,这个强盛了的国家就是大汉帝国。大汉精神,由此成了中华民族一个永恒的高度。
匈奴的迁徙,是汉王朝强盛的开始。
来源:《延安文学》
周步,甘肃山丹人。作品以散文、诗歌为主。作品见诸于《甘肃日报》《北京晚报》《农民日报》《读者欣赏》《散文选刊》《飞天》《中国诗歌》《延河》等报刊杂志,多次获全国散文、诗歌奖。作品入编《中国散文佳作精选集》《2012中学生最喜爱作品》等文本。写作题材以西部地域历史散文居多。散文《甘凉古道》、《大美甘州》、《焉支山下话杨广》、《西凉雪》《风流古凉州》等作为宣传甘肃形象篇章入编多个专刊和选本。多部作品被拍摄成电视散文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朗诵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