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多年的考古调查、发掘研究,秦文化与西戎文化研究已进入纵深阶段。这是记者从近日在兰州召开的有关会议上获悉的。
秦帝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又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其所创立的重要集权官僚体制、郡县制度,以及车同轨、书同文等经济、文化制度均为汉帝国所继承,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因此秦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上世纪90年代,秦文化研究引起学界广泛关注;2004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等5家单位成立“早期秦文化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组,在我省西汉水上游、牛头河、渭河上游流域和陕西省汧河流域等地进行了十余年的系列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和张家川县马家塬遗址考古发掘先后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出版了《西汉水上游考古调查报告》等专著,举办了“秦与戎:秦文化与西戎文化十年考古成果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今后秦文化研究将向纵深发展,进入第二阶段。”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介绍,之前用十多年的时间梳理了秦人的起源、秦早期都邑、秦人从甘到陕的路线以及秦文化的形成及变迁,今后研究领域将继续深入,转向对秦的社会体制、政治制度以及秦帝国时期两项重要的内容——战争和祭祀的研究;同时,考古研究范围扩大至甘肃、陕西、宁夏3省区,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深入研究秦帝国时期的衣食住行以及秦能统一中国的历史原因,解决更多关于秦文化的未解之谜。
西戎是我国先秦两汉时期西北少数民族的统称。与秦文化不同,西戎民族种姓繁多,文化遗存面貌多元,又与秦文化关系密切,随着考古调查、发掘研究的不断推移,“早期秦文化”逐步扩展为“秦文化”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西戎文化”范畴,“早期秦文化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亦更名为“秦文化与西戎文化考古”项目。
据悉,项目延续并更名之后的2016年至2017年,联合考古队沿渭河上游地区秦州段、甘谷段、武山段等地以及渭河干流、支流两岸开展考古调查,共发现遗址149处,基本廓清了渭河上游地区史前——周秦文化的分布范围和文化序列。(记者施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