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华诗词大会》、《我在故宫修文物》、《于成龙》等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综艺节目、纪录片、影视剧持续“走红”,在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大众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这些彰显传统文化的作品蹿红,说明传统文化本身并不缺乏群众基础,关键还是在于表现形式上,能否“与时俱进”。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将之与流行文化元素和新技术相嫁接,就成为当下发展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2017年7月,在陕西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单位制作发行的大型戏曲动画《漫赏秦腔》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快乐戏园》栏目播出。这是优秀传统文化秦腔首次以动漫形式通过中央电视台展现给全国观众,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此外,《漫赏秦腔》通过国内视频网站传播后,也得到了许多年轻网友的关注,对该剧创新秦腔的表现方式点赞。
传统文化在今天所遭遇的压力,并不是文化本身的危机,而主要是传播形式上的困境。传统文化在过去主要表现为文字、图片的传播方式,在当下的影像传播时代,若依然只限于过往的传播路径,就难免陷入“好酒还怕巷子深”的尴尬。这方面既需要传统文化人才的坚守,也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意和眼光的文艺创作者,能够真正潜心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挖掘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文化资源。
据《漫赏秦腔》制作团队介绍,《漫赏秦腔》精选秦腔名作、名段、名家唱腔,运用现代动漫制作技术和表现手法,对优秀秦腔剧目进行演绎和再创作。通过互联网+秦腔的新路径,加强科技与文化融合,舞台艺术与网络动漫融合,引入线上虚拟现实和线下真人演出相结合,创新秦腔艺术表现形式和传播网络,建设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数字化传播新兴业态为支撑,是集秦腔文化艺术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移动网络化于一体的“秦腔艺术”数字化内容的传播项目。该片在保留和继承秦腔内在神韵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为秦腔艺术增添了新的魅力。
《漫赏秦腔》悄然走红,不仅有利于弘扬秦腔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秦腔、喜欢秦腔,尤其能够增进广大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漫赏秦腔》这类新传播模式下的艺术产品,正逐步引领着传统文化搭上新时代快车,焕发出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