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县地处山区地广人稀、群众不易集中,受路程、安全、时间等因素制约,“农民夜校”集中授课群众参与率较低,办学效果不佳。为切实解决“农民夜校”办学瓶颈,宝兴县在流动教学上做文章,探索建立“流动夜校”“1+N”新模式,实现全县333个村民小组“流动夜校”全覆盖。
“流动夜校+党建”。通过开设“党建专业课”,结合“三会一课”,发挥党小组会集聚党员优势,把“流动夜校”建在党小组会上,实现党员参与全覆盖。配强党建师资,整合县乡教师资源,建立党建专业化师资队伍,邀请联系村县级领导,党校教师,县纪委、县委组织部以及9个乡镇党委书记担任“流动夜校”兼职党建教师,提高党建教学质量。统筹课程安排,把“流动夜校”定期送课与“三会一课”相结合,由乡镇党委根据党建工作要点,编写党建课程教案,每月邀请“流动夜校”兼职党建教师深入1个党小组上课,全面整合教学资源。搭建教学网络,邀请党小组长参加“流动夜校”兼职党建教师上课活动,发放党建课程教案,切实增强党小组对本期党建课程熟悉程度,再由各党小组长送课到党小组会上,切实提高党员参与率。
“流动夜校+产业”。开设“产业发展课”,发挥产业示范带动作用,把“流动夜校”建在合作社上,充分调动产业发展积极性。创办特色课程,按照“一村一品”制定产业特色课程,针对羊肚菌、天麻、野生蜂喂养、藏香猪等优势产业,推出特色课程,把涉及的方针、政策、生产技术融入课程进行讲解,帮助实现产业致富。建立核心课程,按照长远发展制定核心课程,针对当前我县实施创建国家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全域景区化发展等核心工作,由牵头部门设计课程,把县委的决策部署向农民进行宣传渗透,达到凝心聚力的效果。充实工作力量,聘请农技专家、产业带头人围绕产业特色课程和核心课程,每月深入1个专业合作社,开展教学活动,帮助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
“流动夜校+扶贫”。 开设“脱贫攻坚课”,发挥脱贫政策吸引力,把“流动夜校”建在村民小组上,方便群众就近上学。注重需求导向,采用“县统筹、乡自选、村定制、村民点单”模式,量身定做培训“菜单”,力求使培训清单与群众实际需求实现对接,确保通过培训掌握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的实用技能,让“流动夜校”更接地气、更受欢迎。注重教学实效,针对部分贫困户缺少资金、技术、动力,想脱贫却无法脱贫的问题,“流动夜校”在给予技术支持的同时,加强小额贷款和扶贫帮扶优惠政策宣传力度,增强贫困户脱贫的条件和动力。针对不愿脱贫的问题,通过组建“流动夜校”送教小分队的方式,深入贫困户组织开展道德素质培训和感恩教育,提升农民道德素养,端正脱贫心态。(廖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