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年前中原文化就有了个性 早期中国就有了“朋友圈” 收藏
2017-01-07 10:40|中国网 |

 \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资料照片

 

\

 

许宏将甲骨文“中”字用在了新版《何以中国》的封面

 

\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铜爵

年头岁尾,河南双喜临门:郑州入选国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成为国家级城市群。

这是国家给予河南的发展机遇,但更体现出国家对中原的殷切期望。国家的复兴,中国的强盛,需要倚重中原力量。

当今中国格局,中部崛起变得举足轻重。位于中国之中的河南,已成为天下腰膂之地,推进中部崛起,带动中西部发展,支撑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所有这些,都需要一次新的中原崛起。

一个有趣的巧合是,临近2016年末,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聚焦早期中国文明,先后推出《许宏VS何努:“最中国”之辩》《刘斌VS孙周勇:良渚和石峁》《早期中国的融合与变革》等学术讲座,邀请顶尖考古学者“北大论剑”,以半个多世纪的考古成果为依据,纵论4000年前早期中国的面貌,解析中国历史的一个关键节点:经过长时间、大范围的文化交流、融合与变革,早期中国从多元走向多元一体,中原崛起,成为核心。此后,尽管时而强劲突显,时而软弱黯然,中原作为中华文明中心的历史趋势也延续了几千年。

当今格局,与4000年前大不相同。

在全球化时代,东部沿海成为与世界进行信息、技术、物资、观念交流的前沿,更具活力,率先发展。而在远古,大海与高山、荒漠形成自然阻隔,使中国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而广袤的中国地形复杂,自然环境各不相同,形成各具特色的六大文化区,位居中央的中原成为信息、技术、物资、观念交流的中心。

由于不断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和影响,中原兼收并蓄,保持活力,持续发展。岁月荏苒,曾经辉煌的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红山文化等渐渐暗淡,而中原吸纳各地先进文化因素,完成整合,逆势崛起,辐射四方,从地理中心演变成文化中心、经济中心、政治中心。

聚焦4000年前的那次中原崛起,学者们从地理位置、异常气候、文化特征等方面探究原因。考古发掘所呈现出来的中原文化性格,让他们颇为震撼,与奢华的良渚、瑰丽的红山相比,中原质朴、大气、务实、开放,韧性十足,后劲十足。

考古学家们的描述也让我们震撼。史前的中国超乎想象,中原独特的文化性格,竟然在4000年前就已形成!

中原文化不是中国文化最华丽、最灵秀的部分,甚至也时常不是得风气之先者,但开放、包容、务实、坚韧,2011年,人民日报刊发的《河南务实发展静悄悄》一文引发广泛共鸣,正是因为概括了河南的文化个性。

凭借开放、包容的文化品格,中原完成4000年前的那次崛起,凭借务实、坚韧的个性,中原百折千转,生生不息。那么,再担重任,完成一次新的中原崛起,我们当有足够的文化自信。

------分隔线----------------------------
友情连接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中国乡土诗人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中国访谈网
红网
合作单位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中国乡土诗人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中国访谈网
红网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联盟成员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相关操作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TAG标签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