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将于1月2日开播 收藏
2017-01-02 12:03|光明网 |

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将于1月2日开播

 

  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

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将于2017年1月2日登陆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记住乡愁》第三季共60集,1月2日起每周一至周五晚20点播出,随后还将在央视一套、九套,以及全国卫视频道陆续播出。

  乡愁文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正是以此精神为指导,挖掘出深埋于岁月深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重新焕发出它们的顽强生命力,也再次坚定了中国人历经数千年凝练而成的伟大信念和博大情怀,用电视语言加以悉心阐释,结合最现代的传播手段加以生动展示,让当今受众,尤其是更加年轻的一代,能够充分地了解、认知并接受这些经过历史长河洗礼的中国传统文化信仰,从中深刻领会符合当下时代要求的民族精神,从中获得支撑着我们在新时代不断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

正如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黄坤明在出席《记住乡愁》第三季创作培训班并发表讲话时所说的,中华文化的根本优势,在于有着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宝贵资源铸就了中华民族持久而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滋养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是我们必须坚守的精神高地,也是我们保持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记住乡愁》就是要让人们在艺术鉴赏中,增进对中华文化的感情认同,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人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

每个离家在外的游子,都时刻挂念着内心深处那片足以安妥灵魂、寄托情思的家乡故土,那一方水土,那一把乡音,不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思乡情愫,更坚定着每一个地方的文化自信。拥有独特文化意义的乡愁,让中华民族之魂得以扎根,让中华民族文化得以弘扬和传承,它是中华文化独特的精神载体和情感归宿。

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将于1月2日开播

 

  《记住乡愁》剧照

第三季以“古镇”为题续写乡愁

《记住乡愁》第一、二季以超过百集的体量,关注中国古老村落,讲述中国乡土故事。第三季将以“古镇”作为表现载体,集中展现中国古镇风貌,梳理中国古镇文化传承,刻画、记录下现今中国,各地古镇的生存状态以及蕴藏其中的风情百态。

中国古镇的发展起自秦汉,盛于唐宋。二十多个世纪以来,悠久的中国农耕文化和商业文化在古镇上共生共存、包容互鉴,其中也涵盖了与此相关联的,包括开拓进取、精益求精、诚实守信、互利共赢等在内的商业操守和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价值观和乡土情怀,也更加丰富了中国人独特的内在精神世界以及对外的形象展示。

“一镇一神韵,一镇一味道。”为了将这一抹“乡愁”立体化、生活化、追忆化,《记住乡愁》第三季节目组深入生活,从生活现场和时代土壤中不断汲取营养。走进古镇,挖掘传统的乡规民约、行帮规范,探寻先人们世代遵循的伦理道德和行为准则,以及传承了千年的礼仪规范和家风祖训,将千百年来散落于民间的文化基因和片段有效地联接在一起,把人们对于故土的乡愁情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联接在一起,希望藉此引领社会各界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重视、坚守与传承,同时也以此重建海内外华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些,也是自《记住乡愁》第三季筹备之初,节目组就一直奉行的理念和追求的目标。

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将于1月2日开播

 

  《记住乡愁》剧照

千姿百态的古镇建筑唤醒沉睡的乡愁

《记住乡愁》第三季将镜头聚焦中国古镇的地缘文化和特色建筑,带领观众们领略中国各地不同地域的古镇地貌和风情风韵。

在第三季用60集篇幅书写的中国古镇当中,既有小巧精致的水乡古镇群,也有粗犷大气的北方大院建筑群,有商贾大家的徽派古镇群,和朴实无华的西北古镇群,还有个性鲜明的岭南古镇群和清秀灵逸的湘黔古镇群,以及颇具民族风情的南诏古镇群和另类浪漫的西南古镇群等等,丰富多彩,不一而足。这些古镇不仅仅是中国特色区域文化的缩影,更是中国人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崇礼谦让等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哲学思想的完美体现。

此外,在古镇建筑特色上,古老的民居建筑(如古街道、古院落等)、宗教建筑(古寺庙、道观等)和公共建筑(宗祠、牌坊、桥梁、戏台和会馆等),大都相连成片。这些遍布精美雕刻与绘画,具有丰富内容的特色建筑,在外形上迥异于千篇一律的现代民居,无不让人眼前一亮。看一眼家乡的特色建筑,游子心头沉睡多年的乡情乡愿,瞬间就被唤醒了。

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将于1月2日开播

 

  《记住乡愁》剧照

感人至深的古镇故事提振文化自信

古镇文化的底蕴之深厚,情怀之动人,也都将在全新改版后的《记住乡愁》第三季中得到充分展现。新的一季《记住乡愁》不仅要带领观众们了解古镇,认识古镇,饱览各地古镇上的风土人情,还将探寻和了解中国各地古镇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脉络。开始的时候,观众们跟随摄像机看到的,或许是一座貌不惊人的寻常小镇,可是随着镜头的铺陈和展开,却发现了背后深藏着的一段又一段感人至深的真情故事,和这座小镇曾经流光溢彩的历史缩影。

众所周知,以雄伟著称的“五岳之首”泰山上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梁,都是由“挑山工”们挑上泰山的。而泰山挑山工们,大都住在有着“泰山后花园”之称的山东泰安大津口镇上。大津口人世代艰辛劳作,凭着惊人的毅力勇敢攀登泰山,他们既熟知“十八盘”的险峻,也深知“快活三里”可能给人们意志带来的消磨。所以,大津口人在“快活三里”从不多做停留,而是一鼓作气登上山顶,这种坚持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他们,久而久之形成了坚毅、持久的做事风格,所以才有了曾当过二十年挑山工的当地园艺师张玉清,坚持找齐消失多年的“泰山四大名药”的故事。

江苏苏州同里古镇素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景致著称,人们不知道的是这里“明取舍,知进退”的独特民风。这不仅表现在隋炀帝时,姓金的秀才将“富土”改名“同里”,让当地百姓免于严苛税赋的智慧,同样表现在今天,罹患癌症的镇政府退休干部计东生,凝聚毕生心血修成《同里镇志》,并且因为内容详实、记录准确,而一举成为我国现行地方志中的典范。同时由于调养得当加之心态平和,老人的身体也恢复了健康。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昌珠古镇,在静谧的河谷间潺潺流淌了上千年。在昌珠人心中,是脚下的土地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于是虔诚与敬畏就成为藏族人对这片热土最本质的追随。从公元前二世纪开始,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用心守护,诚心开垦着农田。作为“第一块农田”的主人,昌珠农户格桑旺杰始终坚信,土地既是祖先的荣耀,也是后世子孙赖以生存的根本。守护好了土地,就守住了根脉,守住了心灵的寄托和依靠,只有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世间万物才会因其厚重而备受尊崇。

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将于1月2日开播

 

《记住乡愁》剧照。

 

坐落在河南省西南部的赊店古镇,千百年来流传着重信守诺的厚重民风。历史上,东汉光武帝刘秀赊旗,信守承诺,让这个中原小镇九座城门拔地而起,从此拥有与皇城同等的荣耀。始建于乾隆年间的山陕会馆,各个商号踊跃捐款,负责筹建会馆的商会承诺,所有银两只用于会馆修建,绝不挪为他用。会馆建成后,结余的三千多两白银换成两万五千斤生铁,浇铸成两根高达十七米的铁旗杆,当“大义参天”四个大字被镌刻在铁旗之上,便化作了古镇的一脉商魂。赊店古镇重信守诺的传承千年不变,即便到了今天,镇上年轻的打铁人张文浩也时刻铭记作为赊店人的良心传承,每把刀具两千锤,一锤都不能少,于锤起锤落间铸就了重信守诺的人格。

在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崇武古镇,支撑起古镇精神脊梁的是忠勇无畏的凛然正气。正所谓“一部崇武史,半部英雄传”,早在明代倭寇来犯之时,早已卸甲归田的千户钱储率众誓死抵御倭寇,一门忠烈战死沙场。崇武人世代演武练兵,早已把对于忠勇义举的尊崇化成了信仰,并且一代一代加以传承发扬。无论是拿起钢枪勤学苦练,在海防哨所站岗执勤的惠安女,还是为了过往船只平安出巡,三十三年间始终坚守在灯塔岗位上的守塔人蔡建泉,崇武人都以忠勇无畏和质朴刚毅,执着地坚守住了古镇的现在和未来。

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将于1月2日开播

 

《记住乡愁》剧照。

 

位于苏杭之间的乌镇,素以温柔水乡著称。然而千百年来,乌镇人融通兼蓄、与时俱进的文脉传承,也铸就了自强不息、立志进取的民风。古有太子萧统立志向学,编纂中国最早诗文总集《文选》,后有文学大师茅盾深受故乡求新思潮的影响,立志以文报国,先后写下《林家铺子》、《春蚕》、《子夜》等经典,寻求文化力量上的强国兴邦。即便到了今天,乌镇人依旧坚持进取求变的时代精神,致力于古镇的传承与发展。于是我们看到乌镇人矢志不移地投身乌镇旅游业的保护与开发。我们看到祖上四代都从事竹编工艺的手艺人钱鑫明,为了把“竹编”这项老手艺传承下去而不断坚守、四方奔走。我们也看到拥有不服输性格的乌镇民宿房东穆穆,进取求新大胆尝试,成功地推广了乌镇民宿。乌镇,正以其勇立潮头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它在时代与历史交汇处的新生。

自古以来,陕西商洛漫川关古镇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后又因其商业重镇的地位,享有了“小汉口”的美誉。商业蓬勃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古镇居民制定起井然有序的商品贸易协定,有争议就相互协商,力求共生共赢,而协商互利就在古镇世代沿袭得到传承。在漫川关古镇,秉公处事的调解人(中人)杨品发坚守“相商有则”的祖上传承,不偏不倚解决镇上的大小纷争。做服装买卖的商户杨文洲遵循市场法则,同其他商户一起默守各自差异化的经营理念,把镇上的服装买卖做旺做大。漫川关人在纷争中学会协商和谦让,在先祖们协商共赢的质朴教诲下,守护着古镇的幸福和安康。

以义为利,让位于太湖之南的南浔古镇成为历史上江南地区最富庶的地方,也让古镇人时刻自省,谨记这一精神传承。古镇上曾流传过这么一句话,“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用以形容财富的等级。作为“四象”之首的刘镛,白手起家,做生意却始终坚守一个“义”字,不坑骗百姓,积极投身赈灾,广设义仓,开办义学,仁义之行广为流传。蕴含人世情理的“骑楼”,建成后既满足了董家的结亲需求,也为过往百姓提供了出行方便,这是南浔人割舍不断的道义之情。这种“以义为利”的精神也深深影响着后人,世代遵循对祖先、对社会的承诺和信义。因此也就出现了顾乾麟即使变卖首饰也要坚持创办奖学金的义举,出现了更多“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南浔人,将仁义精神加以继承和传扬的感人故事。

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将于1月2日开播

 

《记住乡愁》剧照。

 

千灯这座千年古镇,就是曾经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先生的家乡。受顾炎武精神影响的千灯人,积极抵御外敌抗争,血洒疆场,用一缕缕忠魂不断演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使命。抗美援朝老兵沈振东坚守着保家卫国的奉献精神,从他开始三代从军。在他看来,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哪怕为此付出生命也义无反顾。顾炎武的思想不仅在战争年代鼓舞了一代人,今天依旧影响着千灯人,为了国家和民族无私奉献。周火生老人带领千灯人捐款一千两百多万,用于帮助失学儿童。音乐老师徐允同为了延续昆曲艺术,更好地诠释民族文化,十多年来孜孜不倦,誓将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传承下去。家国情怀,匹夫有之,千灯人在发扬光大这一精神的同时,也将它深深印在了心里。

“仁爱为本,诚信立世”,是扎根于每一位三河古镇人内心的精神给养。古镇上的人们在商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时刻信奉和恪守“仁义为本,诚信立世”的为商之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古镇里仁义诚信的良好风气。所以,各种仁爱之举在三河镇上源源流传。“中和祥”老掌柜心怀仁爱之心,每到年关都会挨家挨户上门去送银两,借此帮助生活贫困无钱过年的贫苦人家。受先祖德行好施的影响,施家后人也始终坚守诚信仁爱的信念,将“中和祥”这家百年食品老字号经营至今完好如初。受“内诚于心,外信于民”的道德规范影响,古镇人也把诚信仁义的商业规范落实到了古镇发展的各个角落。信守诚信,兼顾仁爱之心的三河人,用自身的规范和自律,守护起了古镇的现在和未来。

这些发生在各个古镇上的真情故事,就如同散落在民间的珍宝,经过《记住乡愁》第三季“古镇”的记录和传播,将会成为感动华语世界更多人们的脉脉温情,成为提振人们文化自信与自觉的力量源泉,世代流传下去。

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将于1月2日开播

 

《记住乡愁》剧照。

 

让古镇乡愁将万家灯火传递到观众心头

在探寻中国古镇群落的足迹里,我们发现千百年来,中国各地古镇人文荟萃,诗书风雅,前人所奉行的忠孝仁义、与人为善等家风祖训,至今仍是值得我们遵循与传承的优秀文化。不仅因为这些家风祖训很好地诠释了中国古代“以文化人”的道德教诲,更在于通过找寻、探索一脉相承的行为操守和伦理规范,为这种关乎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内在探寻,以及在现当代对于民族文化精髓的贯彻落实,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想象可能。

当代中国,科学与经济飞速发展,而地方古镇在历史发展中所天然形成的工商文明,即使放在当下,也依然可以为现代商业的发展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证明。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商人们的经营之道,依附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勤勉、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浸润到了手工业者的生产生活当中,而诚信、公平、重誉的行为伦理准则,则被移植到了商业经济领域。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互利共赢的精神为工商业者所恪守。古人数个世纪以来所奉行的以义为利、因义用财、必要时舍利而取义的商业文化训示,即便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依旧彰显着它强而有力的借鉴价值,时至今日,依然是一种可参考的文化资源,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令后世景仰。

传承千百年的古镇,一街一巷、一砖一瓦都有其可追溯的静谧岁月。古镇包容着岁月的变迁,既能向世人滔滔诉说它的历史奇遇,又能如潺潺流水,以其开阔和善的胸襟将万家灯火传递到人们的心头。

在这包容并举,天下日趋大同的新时代或许人们都将终老他乡。在这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就让《记住乡愁》第三季用生动讲述、客观记录的方式,带你走进中国古镇,走进当地乡民保留了千百年的生活意蕴。品尝当地传统美食、感受当地传统民俗文化、学习体验传统手工技艺、听古镇里各种老字号的传承故事,跟随镜头亲眼见证古镇的根基与文化,让人们在古镇温情四溢的情怀里,在心头那抹被勾起的故土情怀中,缱绻辗转,渴求和期盼着心灵上的落叶归根。

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共60集,将于2017年1月2日起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每周一至周五晚20点播出。

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将于1月2日开播

 

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海报。

 

------分隔线----------------------------
友情连接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中国乡土诗人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中国访谈网
红网
合作单位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中国乡土诗人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中国访谈网
红网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联盟成员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相关操作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TAG标签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