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传统贞节贤懿美德案例考证)
从景州枣林张11世媳叶氏清代传奇经历看中国妇女传统贞节贤懿妇德
天津市 张海燕
2023年三八妇女节临近之际,笔者翻看乾隆十年知州屈成霖版《景州志》,当翻到卷之五“贞节”篇第十八页时,立即被一个清代传奇故事吸引了,是清代监生张炯曾之妻叶氏的故事,对了解中国古代妇女传统贞节贤懿妇德大有帮助。原记载如下:
“监生张烱曾妻叶氏,年十一许字‘张’(指张炯曾,下同)。初,氏(指叶氏女,下同)父在旗(清朝八旗制),居沧州,未几分隶王府,氏将入侍,密以‘张’聘启(订婚聘书)缝衣带间。比及笄(jī,盘发簪子,意味女成年),王欲择显贵者配之,氏泣诉愿长役府中。晓谕(配婚文书)至,再坚不肯出。王鉴其志,怜而留,以女工(指刺绣女活)供役二十余年。后改隶别藩,更令择配,氏百计辞。雍正五年(1727年)奉旨:“凡供役妇女,有父母夫主者,俱准归依”。氏遂泣诉王,幼时约婚张,状出其衣带间婚启呈,王喜甚,谓府长史曰:‘每见传奇中有贞女子,不意今出吾旗也。’即命访烱曾。至归之,氏年已四十二岁矣。同里申诩为立私传。”
这段记载故事看似不难懂,实际需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才能理解清澈。满州清国本是八旗旗主制,1644年入关代替明朝建立清朝后,早期在关内也实行八旗旗主制,实际就是把关内地盘按军功分封给各个旗王,原有的汉民之地就属于某个满族旗王,属地汉民便成为满族旗王的奴隶和役工,任意驱使役用,这种八旗旗主制度显然不利于中央集权,也易造成满汉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一直到雍正五年,雍正皇帝为缓和满汉矛盾和旗主割据隐患,下旨取消旗主制,清朝重新回归中央集权体制。
在这样的八旗旗主制度下,旗王王府中的织布刺绣以及日常杂役就征召属地的汉民去做。最初,居沧州的叶氏女在十一岁时被其父许配给监生张炯曾,清朝早期沧州分封给某个满族旗王,叶氏女由于刺绣手工好而被征入旗王王府做刺绣女工活,在王府被役使二十多年无音讯。
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是,在清朝八旗旗王分封制度的大背景下,作为汉民的叶氏女,藏最初婚书于衣襟,顶住各种压力,遵守最初婚约和传统妇道的高尚女德,一直到四十二岁,终于回归原配家庭,连旗王也对在自己属地出现了一个像传奇烈女传中一样的贞女子而高兴不已,富有传奇色彩。王府中的长史官看王爷高兴,在本旗辖地大肆宣传此事,相关同里沧州和景州都为叶氏立传,可见叶氏女的贞节行为轰动一时,影响很大。
再查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刊刻的《民国景县志》(亦称《景县新志》),则将以上记载收录在卷九贤懿篇第六三页,最后还专门小字标注“以上旧志”。所以,乾隆十年版《景州志》以及民国二十一年《景县新志》上,均可查到叶氏女贞节贤懿传奇记载。
既然衡水地域景州发生了叶氏女的贞节贤懿故事,我们有必要考证一下来龙去脉。这个幸运的监生“张炯曾”是景州的什么人呢?遍查典籍,最后在枣林张《张氏族谱》中查到了:
“十一世炯曾,十世临清知州羽绂三子,字晓堂,监生,配叶氏,系旗女,康熙四十年(1701年)间选事王府,矢志守贞至四十二岁始完娶,咸称贞女子,书事载后,继刘氏李氏秘氏,子毓崶、毓崧。”
却原来,监生张炯曾系景州枣林张十一世。族谱记载还点出叶氏女去王府做役工的时间点是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
不知你注意到《张氏族谱》中记载张炯曾的“书事载后”四字了吗?这说明对这个故事在《张氏族谱》中还有记载。果不其然,《张氏族谱》序中九世张廷遴(监生,当时81岁)对此事还有了专门介绍:
“侄孙妇叶氏贞节纪
叶氏,旗女也,其父为参戎(参将)。时余侄羽绂为三子炯曾求婚叶公许字,遂结丝蘿缘(儿女亲家)。我朝册封亲王,例选旗女入侍。叶氏至王府,王欲为氏婚配,跪恳泣诉云:‘幼曾结缘张姓,死不更配’。虽屡使人劝谕,氏(指叶氏)矢志靡他,其当年聘启每缝衣纫带间。然氏女工针绣早夜辛勤二十余年,王妃知其坚不可夺,亦怜而留之。雍正五年奉旨:‘凡分旗妇女,有父母夫主者,俱准归依’。时氏父母俱殂(cú,死),有胞侄旗员一人访求侄孙,遂至王府(禀明情况)。王谓其府长史曰:‘吾见传奇中有此贞节女子,不意吾旗中出此异人’。长史曰:‘此皆王恩化所致也’。至是始得完聚,时年已四十二岁矣。归后与家妇秘氏不啻(chì,只)同胞,式好无尤,秘亦贤女也。余喜侄孙得两贤女为配,故搦(nuò,握)管而记之,且即以王所叹赏曰‘贞节’,遂以‘贞节’名叶氏云。雍正七年岁次巳酉重阳谷旦,八十一岁老人廷麟撰。”
廷麟老人的叶氏贞节纪中,点出叶父是参将,是王妃怜而留之,回归张府时其父母已故,是叶氏女的侄子找到张炯曾一块去王府领回叶氏的。而张炯曾也遵守了与叶氏的最初婚约,双方都是遵守婚约的模范。更有意思的是,《张氏族谱》中把张炯曾娶的四位夫人,把叶氏列为第一,是妻子的地位,说明枣林张家族也遵守了最初婚约。叶氏回归时刘氏李氏已故,秘氏尚在,秘氏也接受了叶氏是妻自己是妾的现实,与叶氏亲如姐妹,小家庭和睦。整个故事可谓遵守中国家庭伦理道德的千古典范。
叶氏女的贞节行为在当时影响多大呢?清德州人宋弼(1703—1768),字仲良,号蒙泉,乾隆三年(1738)科举人,乾隆十年(1745)进士,历官编修、续文献通考纂修官、甘肃按察使等,著有《蒙泉诗集》、《思永堂文稿》、《州乘余闻》,编有《广川诗钞》和《山左明诗钞》,官清廉,素有文名,1932年版《景县新志》卷十三第七四页记载了宋弼当时专门为叶氏女作的诗《贞女行》,可见当时叶氏女的贞节行为都影响到邻郡德州。其中的“序”透露了一些原委:“贞女,叶氏,三韩人,家于沧州。许字景州张炯曾,将婚,为怨家所陷,没入王府绝消息者几三十年。中间数经颠沛,王者屡遣适人,矢死不从,雍正五年乃得出。炯曾自迎以归,四十二岁矣。”古代三韩即现代的朝鲜,说明叶氏女本是朝鲜人,但其父已经在沧州安家,是被仇家陷害才被打入旗王王府中做苦工的。
宋弼的贞女行诗共十一节,一节四句,共四十四句,这里摘录前八句:“人间壁碎不复联,天上月缺有时圆。阿谁结姻三十载,喧喧鼓吹闻合欢。合欢者谁吾之友,清和公子乡里贤。伊昔纳采沧海郡,蓚州疆界相钩牵。……”沧海郡即沧州,蓚州指景州,说明当时德州宋弼与主人公景州张炯曾是好友,张炯曾还是“清和公子”。
关于叶氏贞女的传奇故事,花山文艺出版社于1996年出版的衡水籍刘宏勋著《衡水珍闻录》第121页几桩衡水传奇婚嫁“终成眷属”一文中也有简短描述,说明贞女故事流传至今,影响深远。
家和万事兴。临近三八妇女节之际,笔者将这发生在康熙雍正年间衡水地域景州大地上的贞女贤懿故事考证出来,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了解中国传统美德和家庭伦理,也是对中国广大妇女姐妹生活幸福,家庭和美的一种祝愿。
为此事,《张氏族谱》序中还记载了枣林张十世中宪大夫、江宁知府张华年为叶氏作的铭文,铭是四字骈文格式,既简短优美,朗朗上口,又把原委说了个一清二楚,很值得赏析:“贞节侄妇叶氏铭:
受聘被选,王令森森;庚书未失,密藏衣襟;造次不夺,富贵不侵;冰霜其志,松柏其心;越廿余载,欣奉纶音;全璧完归,始鼓瑟琴;宜家宜室,甘贫织紝;作铭继传,乖训枣林。”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