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剖析了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的经济效应,提出了理论假设,然后借助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相关合并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了经验考察。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扭曲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其影响趋势呈N型;扭曲程度较轻时它能显著促进产品质量升级,扭曲较重时它对产品质量促进作用迅速变小甚至会阻碍产品质量升级;扭曲存在要素配置效应,它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质量影响显著大于它对资本密集型产品影响;扭曲与规模经济的结合有助于企业产品质量升级;扭曲存在显著的经验累积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其影响趋势均呈U型;扭曲会产生研发抑制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质量。
关键词:劳动力价格扭曲 扭曲效应 出口产品质量
一、引言
在学术界,一般把要素价格与其机会成本发生明显偏离的状况称为要素市场扭曲。据此可知,劳动力价格扭曲就是劳动力价格偏离其机会成本。如果劳动力价格低于其机会成本,称为劳动力价格负向扭曲;如果劳动力价格高于其机会成本,则称为劳动力价格正向扭曲。
已有研究中,从要素价格扭曲的视角直接分析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问题的文献很少。但较多文献侧重从劳动力价格扭曲的研发(创新)效应、出口复杂度、资源配置效应、生产率效应、出口效应等多个渠道探讨了要素价格扭曲的经济效应,我们认为这些经济效应可能会间接影响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李平、季永宝(2014)选取我国1998-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扭曲存在显著的研发抑制效应。陈晓华、刘慧(2014)通过构建Heckman选择模型,认为劳动力价格扭曲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技术复杂度升级和赶超的“助推型资源”。王芃、武英涛(2014)以我国能源产业为例,探讨了要素市场扭曲的生产率效应,发现劳动力等要素的配置扭曲显著抑制了行业生产率的提升,若能纠正该扭曲,则能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可增长43.51%。
有部分学者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Bas & Strauss-Kahn(2012)、汪建新等(2015)及苏理梅等(2016)均认为贸易自由化有助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李坤望等(2014)从市场准入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演化的微观机制,发现加入WTO后大量低品质出口产品进入出口市场是导致我国出口产品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樊海潮、郭光远(2015)基于我国高度细化的微观合并数据论证了出口价格、生产率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认为质量差异较大的出口产品质量与价格、生产率显著正相关。目前很少有学者从劳动力价格扭曲的视角探讨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问题。本文从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较严重扭曲这一典型特征事实作为研究起点,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探讨了劳动力价格扭曲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机制,我们从多个层面探讨扭曲对产品质量的作用渠道和影响机制,进而得出理论假说。在经验层面,我们运用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考察,得到了与理论假说基本一致的结论。
二、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的作用机制
作为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活要素,劳动力价格扭曲会对企业在各要素的配置比例及效率、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的经验累积、企业规模、研发投入等环节产生一系列影响。
假设由于某些外在因素导致某一劳动力市场存在扭曲,由于劳动力价格扭曲会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因此扭曲会刺激企业招募大量非熟练劳动力。非熟练劳动力的大量进入会引起一系列经济效应:在引进最初期,由于扭曲效应的滞后性,因此它难以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这时产品质量不会立即下降;过一段时间后,扭曲效应开始逐渐显现:由于新引进非熟练劳动力对生产工艺流程缺乏了解,生产经验欠缺,导致产品生产的劳动生产率下降;同时,非熟练劳动力的大量引进可能会打破原有的要素投入比例,引起资源配置效率发生变化。
从短期来看,劳动力价格扭曲显著引起了劳动力生产率和劳动力生产经验的下降和要素配置效率的下降,这会降低产品质量,这时产品质量会经历从“不变(或小幅提升)”到“下降”的变化过程。从中长期来看,劳动力价格扭曲产生的效应会发生变化:一方面,随着时间的延长,非熟练劳动力会逐渐变成熟练劳动力,因而在这个过程中劳动生产率会出现上升的变化趋势;同时,随着劳动时间的延长,劳动力会掌握了一些生产技能或经验,对产品的生产制造会存在较明显的经验累积效应。另一方面,如果扭曲能够刺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则从中长期来看企业的产品研发水平可能会提升。我们认为,在中长期,劳动力价格扭曲会存在较明显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效应,劳动力生产经验累积效应,要素配置效应,研发提升(或抑制)效应以及规模效应等。也就是说,从中长期看,在生产率提升、经验累积加强及研发提升的作用下,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升级的抑制作用会有所减轻,因此产品质量下降速度会逐渐趋于平缓。
三、计量模型、变量构建和数据说明
(一)计量模型(略)
(二)变量构造
1. 出口产品质量。学术界普遍使用出口产品单位价值量测算出口产品质量。该方法简便易行,并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质量越好的产品往往其单位价值会较高)。然而由于中国国内要素市场普遍存在着较明显的价格扭曲,这时价格就不能很好地反映产品质量水平,比如要素价格扭曲可能会产生高质低价现象(施炳展等,2014)。为了克服此问题,我们使用“倒扣法”来测度产品质量。
2. 主要解释变量。(1)劳动力价格扭曲。本文采用生产函数法来测度劳动力价格扭曲。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的边际产出等于要素价格。如果要素边际产出大于要素价格,说明存在要素价格负向扭曲。(2)企业规模经济指数(略)。(3)劳动生产率。用企业年度总产出与企业职工总数的比值来表示。(4)经验累积指数。在测算时用每个企业应付工资总额与职工总人数比值的自然对数值来衡量扭曲带来的经验累积程度。(5)要素配置强度。用企业固定资产净值与职工总数比值的对数值表示资本配置效率,用企业中间品投入额与职工总数比值的对数值表示中间品配置效率。(6)研发强度。分别使用企业无形资产与企业总资产的比值、企业新产品产值与销售收入的比值两个指标来刻画企业研发水平。
3. 控制变量。企业规模变量,我们用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的对数表示。企业出口参与度,我们用企业出口额占销售收入的比值衡量。企业盈利能力,我们用企业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的比值表示。企业年龄指标,我们用样本年份减企业成立年份加1,然后取自然对数表示。企业技术水平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表示,测算时采用索洛剩余法进行计算。政府补贴强度,我们用企业研发补贴收入额与企业利润总额的比值来表示。
(三)数据来源说明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2000年至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企业数据库。其中,企业层面的财务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工业企业数据库。工业企业数据库统计对象涵盖了中国全部国有与规模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电话号码、邮政编码等企业基本信息与企业财务报表方面的财务数据;企业层面的贸易数据来自于中国海关企业数据库,该数据库为月度统计数据库,包括企业名称、电话号码、邮政编码、HS8位码产品进出口金额与数量、计量单位、出口目的地(进口来源地)、贸易方式等信息。
四、实证结果
(一)大样本检验
大样本估计结果表明,劳动力价格扭曲显著抑制了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劳动力价格扭曲带动了企业创新、劳动力的经验累积、资本配置的优化从而促进了产品质量升级,而它导致的生产率下降、企业规模不经济及中间品的错配却抑制了产品质量升级,在各经济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劳动力价格扭曲最终显著促进了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在加入控制变量后,该结论仍然稳健。此外,在各模型估计结果中,劳动力价格扭曲二次项系数均显著为正,这验证了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存在非线性影响的结论,并且这种影响呈U型变化趋势。
(二)分样本检验
1. 劳动力价格扭曲的非线性效应。研究表明,劳动力价格扭曲系数随着样本期的逐渐延长,经历了“显著为正—系数变小—系数为负—系数为正—系数增大”的U型变化过程。
2. 劳动力价格扭曲程度对产品质量影响。在劳动力价格扭曲度较小时,它能够显著地促进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随着劳动力价格扭曲度的逐渐增大,它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逐渐变小。
3. 劳动力价格扭曲的要素配置效应。劳动力价格扭曲对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中,要素配置效应不显著存在。
4. 劳动力价格扭曲的规模效应。在企业存在规模经济时单纯的劳动力价格扭曲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但规模经济的实现却能够与扭曲的劳动力相结合能够显著促进产品质量升级。
5. 劳动力价格扭曲的经验累积效应。在非熟练劳动力大量进入企业的最初阶段它不会显著阻碍产品质量升级;但随着非熟练劳动力进入企业时间的延长,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没有掌握生产工艺,这时它会对产品质量升级产生显著的阻碍作用;随着时间的进一步延长,在非熟练劳动力逐步掌握生产工艺,积累工作经验后它会显著提升出口产品质量。
6. 劳动力价格扭曲的生产率效应。在非熟练劳动力大量刚进入时,由于劳动力价格扭曲对劳动生产率以及产品质量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因此此时产品质量可能不会发生明显变化;随着非熟练劳动力进入时间的延长,劳动生产率下降效应可能会逐渐显现,从而会引起产品质量的下降。
7. 劳动力价格扭曲的研发效应。研究表明,劳动力价格扭曲产生了显著的研发效应,它显著抑制了我国企业产品研发升级,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在劳动力市场存在扭曲背景下,较低的研发投入强度确实抑制了产品质量升级。至于研发投入较高时,产品质量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这一估计结果,这很可能与样本期内我国企业总体研发水平不太高有关。
五、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扭曲这一典型事实,探讨了劳动力价格扭曲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我们的基本结论是,劳动力价格扭曲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影响存在诸多约束条件;扭曲对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质量升级的抑制程度远大于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质量升级的抑制程度;较重的劳动力价格扭曲会显著抑制产品质量升级而较轻的扭曲能够提升劳动密集型产品质量;如果扭曲与规模经济、熟练劳动力、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相结合,会提升产品质量;扭曲会使企业丧失研发动力从而降低产品质量。
这一研究结论的政策涵义是:(1)我国劳动力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是个必然的过程,扭曲程度的减轻会显著减弱其对产品质量升级的阻碍作用。(2)劳动力价格的市场化改革速 度应适当区分行业。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应加快劳动力价格的市场化进程;在劳动密集 行业,市场化进程应是渐进稳健地开展。因为过快的劳动力价格市场化不利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转型与产品质量的升级。(3)劳动力价格市场化改革需要与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熟练劳动力的培育、生产率的提高、研发意识的加强以及研发实力的提升等紧密结合,才能 最大限度地提升我国出口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