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中国优秀家族文化案例研究) 收藏
2021-08-09 18:32|中国文明网 |

 

(中国优秀家族传统文化案例研究)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

——咸丰十年善本《张氏诗集合编》拜览拾得

河北省衡水孙志军

景州枣林张氏,明永乐二年由山东寿光迁居景州枣林的一户普通人家。始祖张原鲁桑农起家,耕读为训,至五世而显,七世而科第始盛----先后培养出进士、举人、监生,贡生计二百九十六人。其出仕者的行政轨迹遍布云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直隶及朝廷重要部司,成为古景州明清数百年经久不衰的书香世家。

(光绪十八年(1892年)版本《张氏族谱》)

(咸丰三年(1853年)《张氏族谱》)

《张氏诗集合编》由时任河南督粮道、钦加盐运使、从二品通奉大夫、枣林张十五世张畇主编,清咸丰十年(1860年)镌刻出版,惜历经时代变迁几近湮灭。庆幸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以及哈佛、密歇根大学各有善本收藏,二零一五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收录在《清代家集丛刊》系列第10册中正式出版发行。

(咸丰十年(1860年)镌刻《张氏诗集合编》一函五册善本版)

(咸丰十年(1860年)镌刻《张氏诗集合编》首页样式)

 

(《张氏诗集合编》收录在《清代家集丛刊》系列第10册)

(《张氏诗集合编》收录在《清代家集丛刊》系列第10册)

诗集上自明万历癸丑进士张文熙,下至清嘉庆己卯举人张畇,共收录枣林张氏家族四十八人诗作七百五十六首。内容包括宫廷杂咏、政务感怀、田园逸韵、风土人情以及与董其昌、陈眉公等文坛巨擎的诗文唱和。其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与中华民族数千年主流意识形态一脉相承,是研究董子故里及古景州地域文化的珍贵文献资料,更具有极高的文学和传统文化价值。下面,谨从诗集几位代表性作者的诗文切入,从他们为人、为政、为学、为家等方面赏析诗集所表现的主流价值观包括家国担当、黎民情怀、淳朴孝悌、耕读传家以及寄情田园、退逸林泉的诗意生活情趣。

 

(《张氏诗集合编》目录)

 

(《张氏诗集合编》目录,四册八卷版47人697首诗)

(《张氏诗集合编》目录,五册九卷版48人756首诗)

一、安危孰系苍生望,进退予知绿野长。

这是枣林张氏第八世先贤、明万历癸丑进士、时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张文熙七律《予告》诗中的心声坦白,表现了作者心系苍生,致主于民、不计个人进退的高风亮节。在受命螭头,赴任山东乐安、东阿之初,即立言“不愿负民辜素志,敢期致主自今年”。笃信“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孟东野.上达奚舍人)”。一再提示家人“宁亲莫为仁糈薄,留取清风万古传”。因政声卓著,东阿乡民为其立生祠以尸祝之。随后,钦取浙江道监察御史、江南巡按。赴任途中写下“四月登车驿路长,天南一望尽苍浪。澄清早矢心如水,扬激全凭笔似霜。路有闻声随解绶,家无夙驾遂飞韁。儿童亦解骢当避,听说埋轮旧姓张”。作为监察御史,激扬文字,秉笔似霜,体现的是刚正不阿的职业操守。最后一句“听说埋轮旧姓张”,更是以东汉“张纲埋轮”之典故抒发敢于抨击权贵、不畏邪恶的忠勇气概。也正是因为这身刚正不阿、直言进谏的埋轮精神,加上“庙堂有蜮”,樗材“薏苡之谗”,“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贾谊.新书.慎微)”最终落得“君恩浩荡赐还乡”。好在,公矢心如水,不负苍生望,进退绿野长。归乡后,筑墅南郊,陈古今经史子集,朝夕吟咏披览。一代诤臣,“闲居寥落生高兴,只戴纱巾曳杖藜”。嗟乎!逆淘汰之顽疾,历代难除。

 

(《张氏诗集合编》收录的枣林张八世进士张文熙公诗)

二、妻子冻馁躬俭素,不独做客寒无毡。

此句语出张氏第九世先贤、明崇祯进士、清吏部文选司郎中张国枢之排律《却衣篇》。诗中借晋陵太守孔奂谢却富人馈赠毡衣的事情抒发作者身为吏部大员一尘不染、清白自励的廉洁操守。“请看此夜孤城雪,谁念隆冬万户寒?此风烈烈岁云暮,无衣无食谁堪愬(shuò)。儿女哀号索短襦,上台飞檄催完赋”。一边是百姓缺衣少食,一边是上台催租敛赋。面对此景,“惭愧分符作郡侯,我温人冰亦堪忧,还君嘉贶(kuàng)领君意,敝褐(hè)逍遥何所求。”国枢感叹“吁嗟孔君真孔父,天下维良复谁舞?”自信“善政由来冠六朝,清名自足垂千古”。端人贵洁己,宁使霜露侵。诗中可见,崇清廉,重名节,是仁人君子的至高追求。廉者必勤。据清太子少保杜立德文载,其与张国枢“同朝十年未尝见其猝怒猝喜,有疾言遽色。及当国家厉害可否,辄毅然指正而不苟”。由刑部改吏部主事四司,“茹檗(bò)饮冰,积劳成惫”,四十五岁英年殉职。一生清廉自守,死后“宦橐(tuó)一无所遗”,以至于丧葬所需棺具皆由变卖房产所购得。其胞弟、顺治戊子举人张国范哭曰:“谁怜清白吏,身死遂家贫。魏阙空知己,灵輭(ruǎn)哭老人。六阶心血殫,千载是非陈。徒使秋原上,西风泪满巾。”“千载”一句,似基于国枢公跨明清两朝任职的特殊经历。先是明代山西榆次县知县,再是清代江南武进县知县、吏部文选司郎中。对于这段历史,张国枢在《咏春杂咏四首》之二中感慨:“正气吾家有直臣,当年谁不仰批鳞。花开花谢心弥苦,时醒时醉志未申。幸得归田娱子舍,可能持禄辱朝绅。只今论定山河改,青史应无愧党人。”江山改定,回望无门,清操依旧,无愧我心。

(《张氏诗集合编》收录的枣林张九世进士张国枢公诗)

三、日把竹竿破结萝,清平海上不扬波。

语出枣林张氏第九世先贤、湖广清吏司郎中、江南安庆知府张芝眉的七绝组诗《十不说》,其特别强调,“十不说铭之座右,晨夕触目,复续俚言,用志不忘。”这是十首修养自身、劝诫子孙的哲理诗。作者根据其先后任直隶顺天府教谕、国子监典簿、大理寺司物、刑部湖广清吏司主事、山东清吏司员外郎、湖广清吏司郎中、江南安庆知府的丰富阅历,把他的人生感悟、官场体验复续俚语,寄情自然,参透不点透,让读者在叙物咏怀中领略个中三味。比如,“未种三春桃李树,清荫何日送行人?”通篇读来,主要是功德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种三春树,不得桃李荫。事在躬行,功成亦不必在今。“九流刀尺且高阁,坐看花媒闹绿苔”一首,主旨是慎品评。遇事少品头论足。面对“雀台残灰”,九流刀尺暂且不用,只须坐看,静待“花媒闹绿苔”。“自有高冈声律协,无劳两翼噪深秋”,对各类新闻,尤其是小道消息或是不同杂音,协律自有高冈,深秋无劳鼓噪。“空传桑海又扬尘,议论无根休入唇。”这里主叙旧事往闻,无根莫论。正视现实,尊重历史。不空谈,不妄议,至言去言,至为无为。“机心起处鸥飞尽,稳坐场中看爛柯。”本诗题曰《争讼》,教人陶然忘机,远争讼之弊。静水流深,海不扬波,静观时变,坐看爛柯。

(《张氏诗集合编》收录的枣林张九世廪贡生张芝眉公诗)

四、万缕寒烟拂远天,东风板渚恨緜緜。

此诗出自枣林张氏第十三世先贤、乾隆庚子副榜候选教谕张頫《春柳四首》。頫公者,《张氏诗集合编》主编、时任河南督粮道钦加盐运使张畇之祖父。畇自幼失怙,故祖孙相依为命,感情至深。据畇文载,“先王父自庚子误中副车后即绝意仕进,日肆力于诗、古文辞以自怡悦。”頫公亦自叙“薄遊南北,足迹半天下”,现存诗一百三十三首,是有清一代古景州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頫公诗作,不少寄意山水,孝亲睦友,儿女情长。这首《春柳四首》便是抒发祖孙离愁别恨作品其一。看是春景,实为离愁。“万缕寒烟拂远天,东风板渚恨緜緜”,“花飞玉塞仍三月,人去龙庭又一年”,离愁别绪如柳岸寒烟万缕,无际无边。“春色殷勤新雨后,离思迢遞(dì)夕阳边”。此时此景,天亦黄昏,人亦黄昏。夕阳下,一位老人凭杖遥眺,悠悠离思,情不自禁。更有“小桃未放莺声涩,披拂长條遽可怜”。包括第二首“二月轻寒染黛眉,东君又此寄相思。桃花流水成今日,落叶凉蝉忆往时。芳草知怜昨夜雨,疏桐也发去年枝。柔條偏是多情绪,独向人间绾别离。”字里行间透着祖孙深情,离愁悠悠,爱意緜緜。

(《张氏诗集合编》收录的枣林张十三世举人副榜张頫公诗)

品读至此,我们不难感受古贤的精神状态,诗意的生活,诗意的语言,以及举止间的文化教养。甚至面对死亡,竟也以诗简的方式开启往生之门。如廪贡生张尔谨的病中绝命诗:“灯暗风翻幕,虫吟叶擁墙。人如秋已老,愁与夜俱长。滴尽阶前雨,催成镜里霜。黄花依旧好,多病不能觞。”如此风烛残年,依然以诗意的情怀告别于世。不仅诗书传家,而且诗书终老。此等品味,何能不雅?

(美国密歇根大学亚洲图书馆收藏有《张氏诗集合编》善本)

(《张氏诗集合编》善本图片)

 

(“景州枣林张”现代后裔对枣林张历史文献的复制传播)

(“景州枣林张”现代后裔对枣林张历史文献的复制传播)

(“景州枣林张”现代后裔对枣林张历史文献在当代的复制传播)

------分隔线----------------------------
友情连接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中国乡土诗人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中国访谈网
红网
合作单位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中国乡土诗人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中国访谈网
红网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联盟成员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相关操作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TAG标签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