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人民网北京4月25日电 (刘颖颖)4月23日起,北京人艺喜剧《阳光下的葡萄干》再登首都剧场的舞台。这部创排于去年的新作,迎来了第二轮打磨。导演英达携原班人马王茜华、金汉、徐菁遥、徐岑子、张福元、王宁、陈红旭、阿楠、王堃归来,不仅让观众被剧中幽默的喜剧情节所感染,更从中感受到跨越时间、空间、文化的人文关怀。
《阳光下的葡萄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名剧,由非裔美国剧作家洛伦·汉斯贝瑞创作,1959年在百老汇上演并大获成功。之后英达的母亲——北京人艺演员、翻译家吴世良发现这部作品将其翻译成中文。作品描写了当代芝加哥,一家非裔美国贫民在老父亲去世后,母亲得到了一笔大额保险金。这笔能让生活出现转机的巨款,让家里的每个成员都产生了不同的期待,于是来自家庭内部的冲突、矛盾以及外部的歧视都由此产生……虽然故事背景、剧情与中国观众有些距离,但作品表现出的人性与现实困境又能引发观众共鸣。不少观众在看后幽默地将其比作人艺经典名剧《推销员之死》的“后传”——看看得到保险金之后的家庭会发生什么故事。
既然是一部喜剧,那么对于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英达来说并不是难事,但他坦言这部喜剧的创排着实不轻松,对导表演来说都是一次挑战。“这部作品很难,因为那些幽默不在表面上,而是在语言的意思当中,在人物的性格当中。我们不仅需要把故事讲清楚,更需要把每一个过程演清楚,让观众去理解剧情,理解人物,才能由衷地发出笑声。”
演出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通过首轮演出的舞台实践,此次在排演过程中,导演与演员们都做出了新的尝试与调整,不仅增加了很多表演细节,还进一步深入挖掘剧本,展现出人物的复杂性和层次感,让观众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感受到创作者丰富的意图。“喜剧是需要不断打磨的,我应允观众的那些喜剧效果,会不断展现出来。”英达表示。
没有外国戏的腔调和化妆方式,这部作品在舞台上呈现出了更加生活化的氛围。无论是王茜华扮演的母亲,还是金汉扮演的儿子、徐菁遥扮演的儿媳、徐岑子扮演的女儿等,剧中演员对角色的塑造让熟悉他们舞台形象的观众看到了一次表演的创造与突破。演员们对于喜剧的把握与理解,不仅让观众随时领会到剧中的幽默元素而发出笑声,更忽略了剧中人物的不同肤色和文化背景,完全进入到舞台所描绘的生活当中,与剧中人一起做出人生选择。
本轮演出将持续至5月9日。配合此次演出,收录了《阳光下的葡萄干》剧本的同名书籍也在首都剧场进行同步发售。导演英达称,将这部作品编辑出版,并且登上人艺的舞台,可谓是完成了这部作品的翻译者——母亲吴世良的心愿,“除了剧本,书中还有关于作品的评论以及一些珍贵的图片。我会在首都剧场的大厅为观众进行签售,希望观众走进剧场,与我们在剧中和书中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