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影视计划--影像创作剧本工作坊(第二期)成员合影(AME供图)
8月14日,由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空间影像研究所、杭州岸墨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承办,浙江上铁钱江有限公司协办的“AME影视计划”第二届影像剧本创作工作坊在杭州上铁钱江酒店正式拉开帷幕。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院长管怀宾、跨媒体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高世强,台湾当代艺术家陈界仁,知名动画导演刘健,以及来自海内外各大美术学院、影视戏剧学院以及电影相关行业的30名工作坊学员出席了开幕式。
AME影视计划--影像创作剧本工作坊(第二期)成员与嘉宾老师合影(AME供图)
开幕式上,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高世强担任主持,介绍了开幕嘉宾及第二届影像剧本创作工作坊的课程流程。
谈及AME影视计划项目的背景及愿景,高世强如是说:“美院做影像本身是跨越的,我特别希望能有思想和感受力的激荡,创造力的激荡,如何通过这段时间挖掘出和全国各地进行的编剧工作坊完全不同的新东西,我非常期待。”
AME影视计划--影像创作剧本工作坊(第二期)学员(AME供图)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院长管怀宾也发表了对于工作坊的看法:“在当今影像行业,政治,商业鱼龙混珠地充斥着我们的感官世界,我非常期待工作坊能够通过学员的相互交流,形成摩擦碰撞,产生不同的东西。”
AME影视计划--影像创作剧本工作坊(第二期)学员(AME供图)
AME影视计划--影像创作剧本工作坊开幕仪式现场 左起:知名动画导演刘健、从台湾远道而来的知名艺术家陈界仁、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管怀宾、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高世强
此后高世强补充道:“我们的工作坊不是一次性结束的,而是持续走到底的。第一期所挑选的比较好的作品,我们都尽可能想办法找到了经费,并实施拍摄,所以希望大家尽量多的投入。”这也是AME影视计划影像剧本创作工作坊的不同,工作坊的结束只是开始,从工作坊初期创作,孵化到拍摄,再到输出和交流,构成一体化的项目,对学员来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会,也是吸收更多艺术家和电影人创作艺术电影的新平台。
AME影视计划--影像创作剧本工作坊开幕仪式现场
开幕嘉宾台湾当代艺术家陈界仁和知名动画导演刘健也送上了对本次工作坊美好的祝愿。最后本次活动的协办方-上铁钱江酒店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董平先生进行了简短的致辞,预祝本次工作坊顺利进行,“AME影视计划”第二届影像剧本创作工作坊的开幕仪式在嘉宾和学员的合影下圆满结束。
AME影视计划--影像创作剧本工作坊环境
【背景】
剧本创作工作坊是“AME影视计划”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AME影视计划作为国内首个艺术电影服务平台,致力于通过高质量的艺术电影项目促进艺术电影生态,并为艺术家和电影人提供专业的平台。以开拓者的姿态为影像艺术服务。同时,AME影视计划也是国内首个以美术学院为主导,以美术学背景下的影像创作脉络为牵引的艺术电影—创作项目。
在当今大美术的背景下,培养具有高度艺术审美基础的电影行业从业人才,迫在眉睫。“AME影视计划”正是从美术学院的实验影像出发,专门针对影像相关专业的高等院系学生及相关行业内顶尖人才,为艺术人才和电影人才提供有效的碰撞和交流,创造一流的创作平台。
自2017年启动以来,AME影视计划汇聚了国内外众多知名艺术家、电影人,致力于在培育一批具有敏锐的社会感知能力、跨媒介视野、创作能力突出、知识结构完备、并具有一定行业批判意识的影视创作-视觉内容生产领域的新生力量。
2017年8月14日至8月28日AME影视计划举办了第一届“从改编到改变”剧本工作坊。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学员借此平台,与著名导师面对面交流。在世外桃源般的杭州径山微电影小镇中一起展开为期十五天的交流与学习。
第一届工作坊由中国美术学院、全国艺术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影视分委会主办,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孙承健、程然、牟森、沈立功、雎安奇、杜海滨、戴漓力、刘健、路海波、施秋荣、张辽源、梁颖、骆云飞、贾樟柯、梅峰、高世强等十余位著名导师,以各种形式为学员们讲授了包括经典剧本写作、文学创作与叙事结构、剧本创作中的画面思维、剧本改编的可能性研究、媒介感知与媒介思维、“社会性”和“纪实性”电影创作在内的丰富课程。
据悉,第二届工作坊将是一次密集的剧作课程集训,并将延续第一届30人分组合作创作的模式,而本期入选的30位学员或是海内外高校影像艺术创作者,或是电影相关行业从业者,均是具备多元化思维和跨文化背景的翘楚。
本届工作坊将由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士明提供学术指导,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院长管怀宾担任学术主持。应邀参与第二届工作坊的导师还有:台湾当代艺术家陈界仁、导演王超、影像艺术研究学者董冰峰、导演蔡尚君、动画导演刘健、艺术家高世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路海波、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尹成奎、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承健、艺术家张辽源、艺术家程然等。
【导师阵容】工作坊导师 (根据姓氏首字母排列)
陈界仁
台湾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80年代到90年代初在台湾解严前后,曾积极参予表演艺术创作。他曾参加过1998年台北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1999年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2000年里昂双年展、光州双年展等国际展览,2002年台北双年展,2004年西班牙摄影节等。2001年个展于巴黎网球场国家画廊,曾获得2000年光州双年展特别奖。
蔡尚君
1997年,担任张杨执导的剧情片《爱情麻辣烫》的编剧。
1998年,执导带有实验性质的先锋话剧《保尔·柯察金》在话剧界上获得了口碑极佳的好评。
1999年,担任张杨执导的剧情片《洗澡》的编剧。
2006年,执导个人首部剧情片《红色康拜因》获得第48届希腊塞萨洛尼基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第12届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2011年,编导悬疑犯罪片《人山人海》获得第6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12年,担任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评委会成员。
2015年,担任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爵奖」评委会成员。
2017年,担任第8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终评评审团成员 同年又编导剧情片《冰之下》入围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影片奖。
程然
1981年生于中国内蒙,目前生活和工作于杭州。2013-2014年于荷兰皇家艺术学院驻留艺术家,2017年于杭州创办实验艺术空间 “马丁·戈雅生意Martin Goya Business”。艺术家近期的个展包括: 奇迹寻踪,特拉维夫当代艺术中心,以色列特拉维夫(2017);北爱尔兰MAC艺术中心,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2017);新美术馆,美国纽约(2016);K11 ArtFoundation,中国香港(2016)。2017年程然获得马德里录像艺术节最佳导演奖;2016,2015年入选AAC艺术中国最佳年轻艺术家奖;2015年入选皮埃尔·于贝尔艺术奖,以及提名斯德哥尔摩绝对艺术奖,并于2014年由燃点杂志评选为最佳年轻录像艺术家。
董冰峰
现为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员。曾先后担任广东美术馆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丶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丶栗宪庭电影基金艺术总监与OCAT研究中心学术总监。同时他也担任多个艺术机构与艺术刊物的学术委员。曾获「CCAA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2013)、「《YISHU》典藏国际版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2015)和「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奖」(2017)。董冰峰的研究领域包括影像艺术丶独立电影丶中国当代艺术史丶展览史与当代批评理论。
高世强
影像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高世强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属于「学者型」的艺术家。通过摄影、装置和实验电影,他的艺术实践带来了反映出日常生活个体体验的独特角度。
路海波
1950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1989年获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历史与理论专业硕士学位。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等协会会员。曾任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艺术》杂志执行编辑、《戏剧》杂志编委。现为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宣部文艺局专家组成员,「五个一」工程奖评委。
刘健
导演,1969年出生于中国江苏。199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2007年创立“乐无边”动画工作室。2010年推出动画长片《刺痛我》;动画长片《大世界》入围第67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第5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奖;2018年入选奥斯卡评委会员。这是中国动画长片第一次入围三大国际电影节(戛纳、柏林、威尼斯)主竞赛单元,也是继宫崎骏《千与千寻》之后,新世纪第二次有亚洲动画电影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创造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新纪录。
孙承健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导师;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电影报刊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电视金鹰奖评委;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主要理论研究方向:影像叙事研究、电影社会学研究。主要实践活动:从事电影项目策划、电影与电视剧文本评估等相关实践。主要著作:《情绪:影像表意的魅力与体验》《“魔法师”的世界:电影叙事的观念与表达》《电影、社会与观众》。
王超
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作家、制片人。主要电影作品《安阳婴儿》、《日日夜夜》、《江城夏日》、《重来》、《天国》、《幻想曲》、《寻找罗麦》、《父子情》。作品入围戛纳、多伦多、纽约、芝加哥、鹿特丹、温哥华、釜山、巴黎、华沙、开罗、塔林、上海、南特等五十多个国际电影节,并荣获第五十九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奖、南特三大州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及芝加哥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影评人联盟奖等十多个国际电影节奖项。小说作品《安阳婴儿》、《南方》、《天堂有爱》、《去了西藏》、《香格里拉》分別在中、法两国发表和出版。
尹成奎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创中心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国际传播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广电局专家审委;韩国中国电影论坛协会、釜山国际电影节选片人;金鸡百花电影节国际电影选片人;北京国际电影节执委。
张辽源
1980年出生,现工作生活于杭州。张辽源2009开始将工作方向集中于视觉现象本身,开始了关于光线、成像、观看方式等与此相关媒介的“反向式”研究和创作,让媒介的结构成为观看的对象,探讨视觉经验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 2016开始了新的影像项目,关注影像数字媒介的技术逻辑,利用这个系统的自身结构进行创作,展开想象。近几年,张辽源开始以“观看”为切入点,考察艺术系统内的语言现象和媒介的使用状态 ,更直接的通过对形式拆解式的再使用来浮现它背后的观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