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独身扶贫户今日去逝,思前想后,那些扶贫的往事一一从眼前演过,今夜无眠。我一直以为,地球上生活着几十亿人,为什么就咱们就因扶贫相遇,没有图谋,没有设定,随机偶发,是冥冥中的一种机缘,人和人才偶然相遇,这就得珍惜、就得当回事。回忆起我和扶贫对象之间的点滴,也有一些细节值得追忆。
一、苏家河的老人
出差的途中,接到我康县帮扶点贫困户苏万喜老人孙子打来的电话,我问有什么困难事?说是没啥事,感谢我对她爷的帮助,感谢我给他儿子题名赠送的书,真正的感谢,再没啥事,也没啥帮忙的。我感到有些唐突,给我打电话就是为了说句感谢。当我回到工作驻点,打开微信时,发现我的微信里有帮扶村第一书记王博发的微信:你的帮扶户苏万喜去逝了。其实这是我预料的事,对于苏来说他已经83岁,躺在那个屋里土炕上受着病魔,去逝算是一种解脱。于我而言,这家帮扶户分配对接我名下,是转隶到纪委新对接的,在我帮扶才四个月,入户三次我都给这个老人表达了我个人的心情。在康县岸门口镇苏家河村,第一次在三月,去对接新的贫困户。
纪委扶贫队员从康县岸门口镇上出发朝南走不远,从万家河分路向北,走很长一段峡谷硬化路,猜想着叫苏万喜的这户人家是怎样的人家。他的名字怎么把万家河、苏家河都包含在苏万喜的名字里,想着他是个贫困的中年人,得好好帮扶一下。当我们走进苏家河时,都被这里的美景打动,苏家河是一处封存、包藏在深山绿林里的世外桃源,我再次为康县美丽乡村的推进以及深入到深沟大山里绣花一样的精细建设而感动。村子里旧房已经改造一新,而且那种很有农耕色彩的土黄色水泥墙面,色调显得格外和谐。村里道路全部硬化的,一条河已经精心巧绣为景观河,一河两岸的民居有一种超然的美。村子里干净通畅,安静得很,很少有人,青壮劳力全都外出,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去找我的帮扶户,在村委会后面的一处两层楼旁站下观看,院子很大,村干部直接把我们引到楼房左边低于新房院子一米的旧房子里,旧房子里躺着一个老人,神志不清,披头散发,有些怕人,这就是苏万喜老人,已经83岁,独身一人,孙女照看,旁边就是孙女家的房子。我才知道自己的新扶贫对象是一个即将离去的老人。我个人表达我的心情后,出门来发现一个中年妇女,穿着也干练,是老人的房亲侄孙女,右边楼是新盖的,客厅、房、厕所都很现代化,和城里没有两样。我了解苏老人的情况,原来老人得间歇性精神病多年,唯一的养子男到女家,居另一村子。邻里照看老人的侄孙女婿是个包工头,在外包活,这房子就是自己盖的。我给这家中学读书的孩子签名送我写的书,并在书上写了凡人凡言:“读书是改变个人及家庭命运的一把钥匙,孝敬老人是自己成老人时孩子孝敬的指路灯。”主要是想提醒孙女把我的扶贫对象照顾孝敬些。劝她把老人的头洗了、脚洗了、指甲剪了,孙女很认真的答应着。第二次去的时候在五月底,纪委领导请来一些养蜂、养鸡、中药种植、食用菌栽培、核桃树管理的专家。电焊工、钢架工、电工、钢筋工培训,给农户讲农业技术和实用操作。恰好那天下雨,经过反复安排,来了五六十人,在家的都来了。但觉大多数是老人和妇女,还有耳聋眼花的老太婆,那天专家都讲的很好,很实用,因为养鸡、养蜂、中药材、核桃树我老家了都有,而且父亲都种过,我记录下十多页笔记。唉,这扶贫对象多数外出打工,不在村上,家主及精壮劳力外出。一家有一家的实际,农人有农人的安排,干部有干部的想法,一头热一头冷。养鸡也好、养蜂也好,都需要勤劳和智力的活动,勤劳智慧的人在农村不愿呆了,打工也是多年最有效的致富方式,外因再热情,变化要靠内因起作用。就顺便去看自己的扶贫户,再次走进这家院子,发现这中年女人正在和儿子大哭大闹,几个人劝架,不好看望老人,不料看见我们马上站起来,一边擦泪、一边招呼大家。我进了老人的门,老人这次趟在床上,整洁了一些,一个半老的男人也在家,原来老人养子也回来了,我照例给老人二百元,那是我的一点救济之心。老人明显干净了好多,衣服、床上都洗过,我表扬了一阵侄孙子伺候爷爷的不容易。问他们想种什么产业,但看来男人在外当包工头,对田里刨钱没有多大兴趣。朝晖书记给贫困户买来几十斤中药结根籽,两户人都很高兴,就是没留多少地,叫唤自己劳力不足,身体有病,书记答应他掏民工款雇人种药,他们又觉得没面子推迟。留守村庄的这些劳力,很少喜欢真心下苦力的,他们各有各的心病。就这样我离开了苏家河时,并有预见地给扶贫户苏万喜儿子苏正八说:“如果老人去世,给我说说,我会尽力提供帮助的。”不料这个孤单的老人,我的扶贫对象,在我见面不到十天,就这样去了另一个富裕的世界,这个苏家河的村子失去了一个贫困户。同行开玩笑,老人就等你的这句话,死了几次了,你把话说了,他就走了,说得我好不难受。我托人带去一个扶贫人的人情,承诺自己的临行诺言。这是他孙子两份短信:“领导你好,刚才你打电话我手机不在身边,你帮扶的我爷爷去逝了,给你没好说,在此感谢你的爱心,尤其对孩子送书,教育了我,感恩得心,感谢有你。苏万喜孙。”“送钱来就算了,心意已领,你对我们已经够好了,父亲已逝,把钱给需要帮助的人吧。在此感谢!苏正八。”“领导您好:您送的钱已经收到,谢谢你对我们的关心,您的关心和爱护,我们无以回报,在这里只能祝福你,祝你工作顺利,幸福美满。苏正八拜谢。”就这样我的扶贫户就永远脱贫了,再一一忆起那些因扶贫而起的往事,是尽心而留遗憾的。
二、童集寨
我第一次帮扶是在2012年3月,特困对象户主叫童帮子 ,家在礼县宽川童集寨村,我既是这个村的帮扶组长,又是这一户的帮扶人,当年他家有6口人,46岁,丧偶。父亲年龄78岁,老党员。一儿一媳,两个孙子。我问老人是那一年入党的,他回答是58年入的党,还当过多次优秀的共产党员。儿媳都出去打工,丢下一个孙子,两老人喂养。我见童帮子第一面就有好印象,正是会干农活的年龄,是个想干事的人。他家有4亩苹果树,挂果了,收入还能成。能不能弄一些红富士的苗子来栽树;第二个要求是想喂一头牛,帮助他们贷款。我到果树园里看了一下,这儿有十几家的果树确实可以。我妻子是搞果树的,有点关系,这个要求我就答应协调。另外看到他家房前一大块地,我看的时候,童帮子说这块地是他家的。我说太好了,台上房子台下田,还有小河绕边边。 我问他准备种啥?他说种玉米。我说玉米种子我给你弄,刚好陇南一专销种子的大户给我放了一袋玉米种子 “济单7号”,给他拿来就行。答应了这两件事情,村干部又吹风说地膜的事情。我知道宽川乡是我县农膜示范乡,他们说农膜受益了,可是农业部门只给了一亩地的,他想把5亩地都铺了地膜。一划算共两卷,花不多钱,一百多元足了。我就也应承了下来。童帮子小心地走到我跟前,不好意思地说:“村干部让我提要求,要的太多了,答应一样就好了。”我说反正三年时间里,我尽量想办法。他又匆忙跑到一家小卖部给我买了一盒“黑兰州”,我本不抽烟,硬给我往手里塞。这就是国人心理,送礼与报答,深到骨子里去。这些小事情都很快兑现,这个村子最让人担心的是即将倒塌的旧学校,新校搬迁,留下庄子中间的几间破房,摇摇欲坠,很不安全。我想着干脆拆了,修个广场,放几个石桌子老人们打牌、下棋。我找过此村大老板,想让他成此功名,人家说村里的事情太复杂,不想搞。后来我趁开现场会之际找一位副县长,这位副县长很实在,我们用一根棍子当米尺,整个丈量和简易设计,报上去了,说是那个村是好村庄,脱贫村,没有列上项目,那个副县长和我丈量过的广场,至今没建成,村子里的老人依然在粪堆旁打牌。发稿时我遇到那个村里的熟人,再问广场,成了我心里的欠缺。
三、柑柏村
后来一个机会我被调到市里工作,扶贫联系户成了康县太石乡干柏树村,很幸运帮扶这个有深层故事的村子,它让我懂得特定条件下土匪是怎样产生的,知道当前农民的状态、幸福、欢乐和忧伤。这里今天是个安静的小村,民国一度时期它可是让陕甘川三省不安宁之地。
这个叫柑柏树的村子,地处康成两县交界,又与西和县毗邻,四面山崖壁立,群山环抱,森林环绕,滚滚的犀牛江是其天然屏障。山梁东边向南是个成县叫毛坝的小镇,楼房林立,灯红酒绿,而这道沟里面,绿树繁茂,清净幽雅,村子在苍翠的丛林簇拥中,瓷砖贴面的民居显得格外妩媚亮丽。调我任扶贫队长之前,它是单位领导的包点,领导是位把扶贫真诚投入精力、办法、情感的人,经过调研、走访、规划、协调、指导,通水泥路、用自来水、通电、党员活动室、大小广场三处、危旧房改造,硬件建设已经结束,一条水泥路连接沿河公路,一直盘曲缠绕到山梁,通往最高一户人家的院子里,整个村子就像一棵以水泥路为主干楸盘枝茂的核桃树,把几十户人家通过路的枝、杈、藤蔓链接起来,几十户人家就像挂果的几爪果子,成长在枝枝杈杈之间。这果子又分三层,刚入沟口的十几户人叫下沟、右边叫斜沟,最上的几户人家叫上沟,村支部书记彭支书还有我的一户对口帮扶户彭树堂家就是最高两户人家,户主是个养子,近八十的老父亲彭树堂瘫痪在床多年,儿子为了伺候老人不能出门打工,妻子外出几年提出离婚,就这样家散了。每次到他家,看见这个精干的中年男人伺候瘫痪老人的尽心尽意,敬意的同时,村子里留不住女人,光棍多,这让我的心情失落。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射向村子的第一缕金色阳光,就照在彭书记的院子里,后山梁是高耸的山峰,翻过莽莽丛林,就进入西和县的西高山一带,出沟过河就是成县南片,这一带历史上制造枸树麻纸,还保留着两千多年前传统的造纸工艺,能把枸树皮制成品质不凡的书法麻宣纸。
近几年来国家禁伐政策和退耕还林的效果凸显,满山是郁郁葱葱的新树,从灾后重建被遗弃了的古老旧房,感知到过去柑柏树之多,因为这些房子全是用木头堆积起来的。从那些古屋加工粗糙的木料中,可以感知当年森林的盛况。过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现在靠山林也靠不住。只是村里已经有八九户人家,利用当地深山老林的竹子,每年割竹子做一些背斗、竹筐、竹席之类的竹编品,到成县毛坝昌河坝集场去买,也进林剥几十捆枸树皮买给造枸树麻纸的造纸人家。
我切实的感到陇南村庄脱贫的收入主要靠出外打工,就这个村子有劳力,有技术的大多脱贫小富,我多数都去过家里,全部是焕然一新的砖混结构房子,地板砖,瓷墙面,新式家具,年青人全部外出,村子是老人和小孩的世界。这里的群众都清楚,感受到坐吃山空的道理,人多地少,地保吃饭,打工挣钱,是一条多数人家的实际路。现在对农民只是一个称呼而已,好多已经不耕不种,不稼不穑,有人干建筑活,有人干个体户,有人自己创业当老板。只有少数人在地里刨挖。土地既不平坦也不肥沃,多是台板小块,大多为砂石地,一条条的薄田,就像一块块的建筑架板,或一块块的补丁,晾晒在山岔里,遗落在斜坡间。我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十四户未脱贫的贫困户精准脱贫,乡镇和我们帮忙,给这些林地里种了些野药,要有些收获也是两三年以后的事,协同乡徐书记引来了几回有实力的养殖大家,都因地少,看不上这小块的架板地而告吹。还有十四户人家,各有各的贫困原因,我们单独去了几回,还没搞明白,问到家里主要的青壮劳力,都说是外出了,我们以为打工去了,为什么挣不了钱?今年我们和当村子里的乡干部逐户逐人登记见面问情况,才说出实情,四年前这村子的五个青壮劳力到汉中打工期间,合伙盗割光缆被判5-8年的劳改,害得妻离子散,有三户离婚媳妇出走,这五户都成贫困户。两户生意不顺返贫,剩余是因病无劳力外出,病因中多数是在修房或生产中不注意安全所致。
无灾无病便是福,在农村显得十分清楚,无灾无祸就脱贫。彭支书给我提出给村庄弄几千斤优质洋芋籽,经和农业种子部门协调,定西脱毒优质洋芋籽五吨,满足了几个村的需要。然而,没人力的这几户籽在院子放着,就是按不了农时下种,人是家庭的主干,没有主要劳力,农活就得放着。这种事一直纠结,就在我和贫困户闫小旺,是那个民国草莽英雄闫俊山的侄孙,我在鼓励孩子努力考大学,不要考虑没钱供读时,闫接了个电话,才知他儿子又出事故,给同村一家人帮修房,不注意铁丝扎入眼睛里,天水不接收治疗让拉到兰州,唉,安全出事,家庭受不住。
再忆起我随单位领导第一次到邻近扶贫点杨山村,就遇见一户人家被点路起火点燃全院的房子,壮年的主人手被烧伤,哭着他烧了的两万元钱,满院子是烧焦了的粮食,一个好好的家因电路走火烧成贫困户。经领导倡议捐助和县乡协调房子修好了,但那场火灾还烧在心头。总想组织一场用电、防火、安全生产培训,一直未能成行,这是我欠的账。
四、土匪往事
民国年间,这个村子曾出了一个有名的草莽英雄—闫俊山。他是民国十大土匪之一,也是陇南山林曾经出的一头枭匪,他就是太石乡柑柏树沟人,我的贫困户闫小望爷爷,闫家的后人说起来还津津有味,此人仪表堂堂,胆量过人,人称“柑柏虎闫司令”。自幼家境贫寒,早年丧父,靠伯父喂养成人,自青年时代,便不喜农耕,只爱四处乱窜,靠造纸和打羊皮鼓糊口。1927年春。闫俊山参加了后佛堂任登彩的农民武装,初为护兵,后升为排长。因不甘居人下,当年十月,他串通几个弟兄,携带两支枪,回到出生地柑柏树沟,招兵买马,另立了山头。
1928年至1930年,康北大旱,粮食几乎颗粒无收,贫苦农民庐舍荡然,釜罄如洗,草根树皮,挖食殆尽。死亡之余,或卧疾不起,或赤身无衣,官府无力,财主无情。在此境遇之下,闫俊山振臂一呼,灾民响应,愿随同劫富济贫。没有枪支,他们乘黑夜到唐家山去劫;为唬人,以麻鞭充当枪支,结果被识破,数人伤亡。紧接着,闫又带人夜袭成县小川镇,从民团手中缴获步枪三十余支。二返唐家山,劫掠了全部的牲畜钱粮。二月十二日,闫俊山率部击破黄龙山岩堡,三十日又到吊子峪、白草山一带劫富,然后将所获粮食财物大部分分给部下,用以养活饥饿的家人,从而得到贫苦百姓拥戴,从者很快多至千人。他初期的行动有着明确的贫富界限,老百姓编歌谣道: “抢的财主杀的官,与你穷娃啥相干?”除与唐家山等有旧恨的村庄,不论贫富,全部焚掠以外,对其他村穷苦百姓的财产是保护的。一次去西和的归途中,几个弟兄抢了一个小商贩,闫俊山得知后大怒: “我闫俊山就算是土匪,也抢的是财主,而你们却抢了穷人,今后我还有脸见人吗?你们这样的人不枪毙,还留着干什么?”吓得这几个人没命地逃跑了。
据康县志记载,闫俊山在北部崛起时,中部有两支队伍,一是张俊耀领导的地主武装,一是现岸门口镇万家河村万文斗领导的农民武装“神团”。因“神团”曾劫过闫的枪,双方结有冤仇,所以他与张俊耀合作,于1930年6月一日率千余人攻打万家河“神团”,杀数十人,烧毁民房40间。这是他的性格所致。但对有旧恩之人,他又有恩必报。小时,有一次曾饿倒在郑家底下的路边,有位郑姓富户给他馍馍吃,救其一命,他发迹后,派人将这个富户请到柑柏树沟酒肉相待,赠送银两无数。闫俊山扯旗“造反”后,招致了地主阶级和军阀的强烈不满。首先起来围攻他的是杨家山的富户们,但因势单力薄,不堪一击,很快被打垮。接着,遇到军阀鲁大昌的队伍。一次,闫亲率数百人远道抢劫,结果走漏风声,扑空而返,路过草关儿时,被鲁军包围,闫俊山仅带十余人突围,其余近二百人全部被杀。
1929年二月,回军马廷贤部侵扰康县,白马关警察所被劫掠一空。三月,又浸扰平洛一带,马部所到之处,“门窗焚毁无余,号火彻夜不息”。四月,闫俊山率部在犀牛江和成县小川等地与马部展开激战,多次获胜,缴获枪弹甚多。同时,他自造枪支,编骑兵、步兵三个团,自称旅长,所辖之兵皆穿草木灰染成的军装,又树军旗,旗上绣一龙一虎,号称“龙虎旗”。一时间,康、成、西和相毗邻的大片土地,都成为他的势力范围。
1931年正月,川军牛锡光等收编闫俊山部,任命闫为前防司令。闫誓师进击回军,旗开得胜,收复了成县城。十月,回军调来精锐与川军相接。在闫部未到时,川军吃了败仗,闫部赶到,一举取胜,回军团长马进禄也被击毙,残部败逃天水。同在追击中,误伤了陕军。这之后,陕军陈养虚与鲁大昌军梁应奎旅合击川军和闫俊山,到1932年正月,川军败回四川,闫俊山被新编十四师旅长孟世权击溃,率残部退回柑柏树沟。在悬崖上打洞穴,安置钢炮,做好柑柏沟防御公事。孟军围剿闫俊山,一支由小川纸坊进攻,另一支由平洛的药铺沟到贯沟,断其后路。是夜,雍家坝防线和贯沟防线均被攻破,两军会师于柑柏树沟,闫率部攀藤附葛,登山穿林,窜至明月山,马匹器械损失殆尽。至同年三月,在陈养虚的步步紧逼下,闫率余部奔武都,投了鲁大昌部的何团长。鲁部对闫不予信任,先调驻防纸坊,后接二连三调换地点,皆属预谋。十一月,十四师旅长梁应奎驻防西和,遣人把闫及部下骗至西和,过数日,约集在文庙点编,出其不意,将闫军枪支收缴,闫及部众闫俊义、龚海洲等八人同时被擒,其余人等解散遣归。
闫俊山等人被关押八天后,被押赴刑场,他捧着酒壶一气猛灌,借着酒劲大骂道: “好你个梁应奎,老子真心来投你,你却对我下毒手。二十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定报今日之仇。”在大骂声中,闫俊山等八人被押往西和城东河坝砍了头。是年,闫俊山39岁。
陇南处处有美景,而现在美景的地方,大多都是土匪曾经关顾的地方,而且这些匪盗都和一定时期的政治相关,与一些政治事件和耳熟能祥的人物有关,胡宗南、鲁大昌、马廷贤、马尚智、礼县屠城、甘陕川围剿闫俊山,一个人、一件事、一段历史,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浪花,但对这个村庄来说却是一段特定条件下的奇峰巨浪。对一个地方来说是一种另味的资源,如果有部影视剧把陇南的枭匪史搬上荧幕,显示出陇南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土匪纵横,也能体现陇南山川峻峰和茫茫丛林,连篇不绝的旖旎风光。我的扶贫点闫俊山的老窝柑柏树村也能开发旅游,让人知道这大山深沟里发生的惊心的农民故事,想着建个“维护稳定教育基地”,让游客知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是啥意思。把土匪是怎样产生的?怎样灭失的?农耕社会土匪的事情讲清楚,也是个别具特色的旅游佳地。这里的农家院里,也有“闫司令土鸡”、“压寨夫人擀面”等等有名堂的菜上桌了。活现出一个人,一个村子,一段历史,一串故事,这个扶贫村就有了可以审视和催人思考的深层价值。我还引进去了一个旅游投资建设的西安老板,他说题材很好,景色也美,路太远,无客流而放弃。感受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味道。我这个人,设想很好,命比纸薄,只有把这种设想写在薄纸上的能力。
五、吊桥沟
后来,这个出过土匪司令的村子脱贫了,我的帮扶户在康县岸门口镇的吊桥沟村,这是一条很不宽的小沟,一条溪流贯穿这一沟的几十户人家,还有一颗千年红豆杉,最触动人心的是红豆杉爬满石崖的根系,为了成长根系向石缝里扎进,我能感受到生命根系的力量,这条沟会变成一个优美的景区。这沟两岸的群山都是深林,时值秋季,板栗树层层叠叠,板栗树上硕果累累,自然脱落,无人采摘。我问时一个农民给我算了一笔账:一斤板栗买3元钱,30斤才90元,一个人一天累死也摘不下30斤脱壳板栗,劳累、不利落、没效果,不如打工利落。去的时候,扶贫对象是两户人家,一户人家在山上两次去都是户主打工外出,家里只有一个小孩,还有一户人家在给村子里搞乡村美化打工,人很精干,我了解家庭情况时,才知女儿21岁已经出嫁,儿子8岁,已上小学,妻子照顾孩子,男人挣钱,很好的组合。不料村干部说妻子去年离婚了,再嫁天津,不来了。
我这几年接到乡里乡亲最多的电话,还是为了离婚,乡里的好多是非、好多纠结缠绕在离婚之中,而我的人生信条是不染乡间是与非,对这些电话素来不管,也常常惹得乡亲不高兴,女性外流,光棍曾多,成了一种乡村基本问题。也经常耳闻和深感农村的衰落是以女人的远嫁离异改嫁,光棍曾多为标志的。好多妇女,由于家庭暴力、封闭粗野的习俗,高价婚礼,或者各种原因,走投无路,才走向外面的世界。这里面没有错与对,是时代的一段,我喜欢把问题提出来,不掩饰,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恢复重构乡村元气,让乡村精神起来。这一点,康县是走在全国前头的,是乡村绿色崛起的拓路者。
六、尾声
细想起来,并无错对,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悲观。为什么乡村留不住人,留不住择嫁的女人?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社会的转型给农村带来的裂变和思想的潜变是巨大而深远的,农耕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农村精神的贫困比物质利益的贫困更可怕与麻烦,我小的时候,村里俩人打架了,有德高望重的老人给评理。现在农村人特别稀少,也没人评理,当然也不信神了,那些庙也不热火了。找乡政府,找派出所,做得好的话还可以,如果做得不好,就把事情压下来,回去形成很多积怨,然后就上访。有钱的啥都解决了,没钱的干受气。几十年下来,矛盾越来越多,最后可能发生恶性事件。做事情都是使强用狠,用钱和势维系着支撑着各种社会关系。精神扶贫对富人对贫困人都是特别重要的问题,精神扶贫说透了还是个教育问题,对家庭文化的重视和传导,深度贫困首先展现的是深度精神贫困,文化缺失。改革开放后,公事顺达,致富发财的人,不少是以前有诗书味道的耕读人家,早期乡绅富户的后代。实际上它一个是机遇,一个是重视文化,思维比较开放,知识的学习和处世的方法就那样等着他们。有这机会又复活了,同是出门拼打致富,有教养的就能载住财富,精神穷的大富大红之后就一下败落了。这饱含教育精神的草啊,春风一来,江南岸又绿了。当年那些贫困的人,很多现在还是贫困的,因为他老不注重文化教育,精神境界低迷,文化教育滞后,几十年以后又恢复到这样。也有不少离开家乡走出去打工,把外面先进的理念、精神学到了,从自身改变做起,从孩子教育抓起,改变了门风,走向一个新的生活层次。精神扶贫问题是个永恒的主题,好多问题都出在精神层面上。没有穷着死了的人,只有精神境界出问题死的人。老家百姓讲,那些老家当年靠先秦挖古墓致富的人,有些人家一下子来了几十万,财富承受不住,最后都破灭,收场不好。杨改兰事件沸沸扬扬,我没跟上起火,但我了解到绝不是死于贫困,而是死于那个长期抑郁、压抑、无法解压、精神贫困的家庭。俗话说:“有富死的人没穷死的人”。就说的精神因素的道理。我见过好多贫困户除了自然的灾害、病患事故外,多数是贫穷于精神层面,不思进取、思想守旧、懒惰,等、靠、要心态占主流。精神扶贫是个系统工程,美丽乡村的内核就是精神美丽。
当然,如果继续把一切优势都都集中城市,城乡差异拉大。广大乡村是溶解、疏散、分流国家发展中的压力,城市解压的纵深地带。如果任由乡村衰落下去,其后果是不堪想象的。我见到的一些地方,一条沟一条沟,基本上没有人了,大家都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想法肯定是好的,一些措施也是好的,关键问题是没有人,谁来建设?我见过好多农民,说天底下种地的从来没有说不交税的,现在让你不交税了,而且还要给你钱,这对农民挺好的,国家要给你生活低保,给你医疗保障,让你的孩子上学……政府确实想了好多办法。但挡不住人到城市来,趋利辟害,喜暖厌凉,这是生物成长的法则,也是人的本性。好在对农民、农业、农村历代政府都不敢怠慢,新中国一直是按照第一号文件成重头戏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带来社会转型给农村社会带来的裂变和震荡,工作收入的现实性差异,使得农民工纷纷进城,成为推动了国家各项建设的主力军,投资建设的先城后乡一边倒,使得农村尤其条件艰苦贫困农村衰落了,好在当前推行的前所未有的扶贫政策,乡村振兴战略,将会是农村繁荣起来、美丽起来、热火起来。甘肃陇南的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和扶贫结合起来,在这历史上无数次兵马穿越、能臣征讨、匪盗横行古老乡庄里,在这千山万豁的大山丛林深处,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成功的推进。
其实任何发展都是好坏交织着前进,这一阶段负面的东西多一点,再过一个阶段,或许就成好事。如今,新的时代,浮尘渐落,万物终将归顺,乡村正在向好的前景奋斗的路上。我的扶贫户孤独的老人苏万喜离开人世了,竟然打开我的扶贫情结和有些无能实施的扶贫过往。我是乡里出生成长的人,最喜欢的还是乡村的元素,也爱老死归静到乡村里去,多么希望乡村美丽起来,人心回暖起来,精神热火起来。
( 作者:祁云,男,甘肃礼县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纪检监察机关。近百篇散文在国家及省内刊物发表,《乡戏》《故园那口德高无量的井》《吼秦腔》《祭父》《雨夜忆母》发表后多次获奖。出版散文集《生命的背景》《忘却的月亮》。2018年6月 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