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2017年,整个大健康行业已经进入全面爆发期。在这一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正式印发,提出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国家领导人“把医疗产业做成我国支柱产业”作为高度重视的战略工作。有预期称:2020年,中国健康产业规模有望突破8万亿。
在国家战略的支持下,健康行业未来预期被相当看好。行业成为风口,新概念必然层出不穷,“破壁技术”——这种号称可以打破动植物细胞壁,提高有效成分溶出率的革命性技术已经悄然占领市场,成为各个保健品品牌甚至是小家电品牌争相宣传的“网红技术”。
为何能成为健康行业的新网红?
走进电梯可以看见“破壁草本”广告,走在大街上可以看见“破壁灵芝孢子油”,打开淘宝可以看见“破壁料理机”,更别提走进药店保健品区,不提破壁技术都不太好意思摆上柜台。破壁技术的神奇之处到底在哪里,竟惹得众多品牌宣传使用?
“破壁技术”在广义领域内的全称是超微粉碎技术,是近2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是指利用机器或者流体动力的途径将0.5~5mm的物料颗粒粉碎至微米甚至纳米级(5~25)的过程,一般的粉碎技术只能使物料粒径为45μm,而运用现代超微粉碎加工技术能将物料粉碎至10μm,甚至1μm的超细粉体。近年来,超微粉碎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冶金、食品、医药、化妆品、航天航空等国民经济部门及军事领域。
当该技术具体应用在食品、医药领域时,因为动植物原材料的有效成分绝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内,超微粉碎可以打破细胞壁使细胞内的有效成分释放出来,从而提高原材料的生物利用度。因其存在一个“打破细胞壁”的环节,也因为九年义务教育带来的普罗大众生物学常识存在,在该技术的宣传推广过程中,形成了更为形象的通俗的说法——“破壁技术”。
客观来说,破壁技术在食品、医药领域,尤其是中医药领域内的应用被称为革命性突破一点都不为过。这些年国内中医西医之争一直甚嚣尘上,中医最为西医质疑的就是其近乎玄学的理论体系。“能治病但不知其为何能治病”,究其本质,还是能否像西医一样标准化的问题,而破壁技术的应用为中医药标准化提供了可能。破壁粉碎过后的中药材,有效成分可以得到精确的计量,可以随症增减,与西医用药几无差别。
破壁技术的另一重好处是消费者使用便捷。通过破壁技术把动植物原材料打成粉,不仅可以提高有效成分溶出率从而提高吸收,而且也打破了传统的煎煮烹等相对麻烦的加工方式,这对于更加注重营养且越来越忙碌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解放了。对于使用频次更高的保健品领域,尤其是以营养学和中医学为理论基础的产品,这项技术就成为了更高科技和更佳客户体验的标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到处都有“XXXX可以含着吃”类似的广告,破壁技术成为“网红”就不足为奇了。
破壁技术的门槛真的如此之低?
当一项技术或一个概念成为热点,相关领域内的品牌来蹭蹭热度实属寻常。当破壁技术的概念在药物、保健品领域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宣传后,人们惊奇的发现,连小家电品牌都开始跨界搅局。
目前在市场上有多款在售破壁料理机,在其公开的资料中宣称:“由于超高转速(22000转/分以上)能瞬间击破蔬果的细胞壁,有效地萃取植物生化素,从而获得破壁料理机的美名,是现代居家保健、养生首选家电产品。”这不禁让人疑惑:难道一项有高新科技之称的超微粉碎技术在20年的时间内就已经普及到家用水准?
商家的宣称当然带有营销话术技巧,破壁率、粉碎粒径等关键指标避而不谈,我们就可以知道其所以然。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破壁也从来不是什么高深的事情。拿水果来举例,嚼一口甘蔗,有感觉到甜甜的甘蔗汁流出来么?如果有,那么恭喜你,你破壁成功了。破壁料理机当然可以给动植物原材破壁,但是充其量,也只是一台功率更大转速更快的搅拌机罢了,或许食物能够研磨得更加细腻,但要想达到专业水准,无疑是痴人说梦了。
譬如,在药用领域内的,中药材的超微粉碎需要在零下60℃的极端环境中,使用超音速气流使药材相互碰撞,直至药材粉碎成为粒径仅有1-75微米的粉末。这样纯物理的加工方式,可以使药材细胞破壁率达到95%,同时能够做到药材化学性状不发生变化。
所以说,并非技术的门槛低,而是宣传推广上的借力。当然辨证来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跨界有利于人们对于“破壁”共识的形成,长远来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由此带来的负面是,它多少拉低了人们对于破壁技术的预期。
不是大众技术,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破壁技术成为“网红”当然是一件好事,至少说明这20年,这项高新技术受到了行业的认可,普及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网红虽然亲民,却也不是人人可以攀附得上。20年前这项技术刚出现时,也曾是一个轰动业界全国闻名的大事。
国内第一个超微粉碎加工发明专利是由湖南中医药大学蔡光先教授带领团队所发明,而这个发明的灵感启发,却源于蔡光先教授一次给海外患者诊治的经历。
1997年,一名澳大利亚风湿病患者慕名来找蔡光先教授来医治自己的风湿病,蔡光先教授为这位患者开了60副中药。后来,国外风湿患者的病得到了治愈,但是却在给蔡光先教授的信件中发起了牢骚:六十副中药被当地海关严格审查了一个月才到手,到手后煎煮的过程又因气味难闻而引起了邻居的抗议。
这位海外患者的来信,使蔡光先教授提出了一个让中药从根本意义上进行革命的设想:能不能在遵循祖国医学理论、不影响中药疗效的前提下,把中药研制、配伍成就象喝咖啡一样容易的形式呢?
1999年10月,在经过科学论证和充足准备下,蔡光先带领科研专家,开始进行中药超微破壁粉碎技术的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投入巨额资金,组织60余位科研骨干通力协作,夜以继日地奋斗,耗时十年,终于成功地将400味中药采用超微破壁粉碎技术进行加工。据后来不完全统计,研究过程共处理了上亿个实验数据,原始资料达4吨之多。
第一个超微破壁粉体加工发明专利的发明,不亚于在学术界和产业领域引发了一场大地震。一时间,美国、加拿大、日本、香港、广东、北京等地共有40余家投资公司纷纷前来洽谈合作开发事宜,曾有公司出价数千万元欲购买该项专利!2010年1月,中药超微破壁粉碎技术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中药超微饮片首席科学家,蔡光先教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表彰,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强者恒强,降维打击,从中医药到滋补品领域的突袭
强者恒强!这是罗振宇在倒数第十八场跨年演讲上提到的关键词,也是时下创业圈的流行语。强者恒强所表达的是企业或品牌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在竞争中所处的绝对优势地位。“2017年我们找不到新的角色,聚光灯只打在前几名的身上,没有人关心跑在后面的人。”罗振宇说。
蔡光先教授团队在取得国内第一个超微粉碎加工发明专利之后立马走上了产业化道路,其团队基于超微破壁粉碎技术研发的第一代产品——中药超微配方颗粒累积销售已经超过10亿元,在业界已经享有起相当高知名度。而现在,由蔡光先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正向市场推出基于超微破壁粉碎技术的第二代产品——七臻堂虫草珍品,宣告着在国内超微破壁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蔡光先教授团队正式进军处于风口上的高端滋补品市场。从医药行业到保健品行业,虽然同在健康产业链中,但从级别而言,这是一次势在必得的降维突袭。
尽管在超微破壁技术产业化应用后,以破壁技术为基础的保健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蔡光先教授团队在超微破壁技术领域专注20年的先发优势依然不可比拟。经过10年研发,蔡光先教授团队已经制定出426味中药的超微破壁行业标准。这意味着基于标准之上的产品研发变得轻而易举,大量节省了研发时间和研发成本。相较于仍在产品研发道路上艰难行进的竞争对手,七臻堂总经理蔡虹女士显得从容不迫:曾经有同行出资近亿欲购买几味关键药材的超微标准数据,我们没有同意,他们终于知道这个行业的门槛在哪里了。
或许蔡光先教授在发明超微粉碎加工技术时并没有想过有一天这项技术会成为这个行业的一场盛宴,当被问及为什么还要做一款新的产品,已经功成名就的蔡光先教授回答道:“中医的精髓在于治未病,养生比治病更重要。我们做七臻堂不仅仅是将超微饮片推向新的领域,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中医药造福更多人。”
有这样的情怀做产品,大潮之下,谁在裸泳?真的还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