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联盟网

平头百姓也养出“衙内” 收藏
2016-03-25 15:01|中国文化联盟网 |
   说起一位熟人的“公子”横行一方,19岁入了狱,都喟叹,都说这熟人也实在太溺爱娇宠他了。坐中一位朋友举例道,不说别的,单说一些生活细节,就知道这“公子”的家教有问题。比如,房改时,他家交的一万多元是东借西凑而来的,可他身上穿着全是名牌,没有几个能和他比;再比如,他在学校读书期间从不洗碗,学校进行环保教育,学生食堂不再出售和使用一次性饭盒了,父亲替他送去一打打一次性饭盒,硬说是他孩子的手冬天不能沾水,要是学校不让使用,建议要雇佣洗碗临时工,家长出钱嘛。更典型的是,爷爷死的那一年,他13岁,父子去奔丧,为分回一些家什,他父亲与他亲叔伯大打出手。他自然护着父亲,和叔伯也干上了,一张口就差点儿咬下一位亲叔的耳朵,然后又去抢夺了几件不该属于他家的家什。这一残忍而又自私、小气的举动,父亲不仅没有警觉,没有教育,还大加赞赏。背着不该得的家什回来后,又四处夸耀了几年,以证明儿子“有胆气”、“不吃亏”。
    这倒是一个真实例子,可惜没有丝毫的新鲜感,我国的蒙学里早就举过许多例证,训导道:“小时偷摘瓜,长大偷宰牛。”英国的谚语也说得生动:“一只宠坏的小羊他日成为一只蛮横的大羊。”
    我本不想为此写成文章的,倒是另一位朋友的调侃有点意思。那天他是饶有兴味地和我女儿看着一大沓《梁山泊一百零八将》的卡片时,抬头插话说:“我就不明白,现在怎么连平头百姓家庭也教出‘衙内’,养出‘衙内’来了。”
 “衙内”即公子哥们,原本是指官宦人家的子弟,像《水浒》里的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关汉卿戏剧里“花花太岁称第一”的杨衙内。他们游手好闲,四处横行,干尽坏事,虽然得到各种特权的庇护,国法常常对其无可奈何,最终还是作恶自毙,没有好下场。这些人都是被官老爷和官太太宠坏的,比如高衙内因想霸占林冲夫人未成,反被林冲教训一通而病倒。高俅寻问病因,听说“衙内不害别的症,却害林冲的老婆”之后,有一段妙语:“如此,因为他浑家,怎地害他?我寻思起来,若为惜林冲一个人时,须送了我孩儿生命,却怎生是好?”他明知自己的孩子“浑”,明知害林冲是不应该的,可为了满足“孩儿”,他与陆虞候、富安密谋,草菅人命了。朋友说:“没有高俅,就没有高衙内。”此语,信然。
    到底是在泡茶闲聊,我没有去计较朋友把那熟人的“公子”类比为“衙内”合不合适,但他所联想到的“衙内”,特别是联想到“平头百姓家也出‘衙内’”,却是发人深思的。
    如今的社会制度有越来越民主的趋势,“特权”和“特权阶层”总有一天会成为历史的陈迹的,这本是好事,那种专恃特权而横行的“八旗子弟”似的“衙内”也会消失的,就像某大国总统的女儿也得去餐馆里洗碗碟一样,“衙内”会成为普通人的。可要是“普通人家里也养出‘衙内’”,他不是恃权势而横行,而是恃“体能的差异”、“修养的差异”、“个性的差异”或别的什么而横行,譬如,干脆就依恃“平等”的社会地位和人格,没有了“见官回避”、“见绅士低头”而也自己横行起来,让别人反见自己而“回避”,而“低头”,这又该是“民主”、“平等”怎样的一种悲哀呢?!
    还是那一句话:中国太需要平等意识,中国教育应该强化平等意识……应该强化的是一种科学的平等意识,科学的平等观啊!
 
    (前一篇曾与另一作品《谁教你成一名公民》合一组,以《潜思与忧患》为题发表于《中国校园文学》2000年1月号;后一篇发表于《厦门文学》2001年2月号。后被《太原日报》《家教世界》月刊、《现代教育时报》分别转载,最后合为一组被《福建劳动和社会保障》月刊2002年6月号推介)
 
                          ——《今日文艺报》总第62期第三版
 
------分隔线----------------------------
友情连接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扬希雪官方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苑建国官方网站
中国榜书研究会
中国经济文化传媒网
新华财经网
新闻访谈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东方融媒
红网
合作单位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扬希雪官方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苑建国官方网站
中国榜书研究会
中国经济文化传媒网
新华财经网
新闻访谈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东方融媒
红网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联盟成员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相关操作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TAG标签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