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联盟网

也说“名师” 收藏
2016-03-25 15:01|中国文化联盟网 |
    成功学大师陈安之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跟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你才有可能成功。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名师出高徒”。这个观念,古已有之,长传不衰。
    那么,哪些人是“名师”呢?事业特别成功的人,特别有学识的人,德望特别高的人……这没有错!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都可以是值得别人向他“学习成功”的人,都是“名师”。这是“名师”的泛概念。具体到教育界,不应该只是那些“很有名气的老师”,“名师”还应该是能给学生深刻影响的老师,甚至是能影响学生一辈子的老师。
    一位作家朋友对我说过,他之所以爱好文学,成为作家,完全是他的一位小学语文老师的影响。这位乡村小学教师多才多艺,课上得好,书法写得好,漫画也画得很好。那一天,他上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用粉笔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位扛着旗大踏步前进的红军战士,脚下踩着的是像“细浪”一样的群山,背景是被像“泥丸”一般抛得远远的山岭,以此来诠解“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诗句,那种气概立即感染了我那作家朋友,从此他迷上了诗词,迷上了文学。
    爱因斯坦谈到他的成功时,也爱谈他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他的导师数学家明可夫斯基对他的深刻影响。他说到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天,明可夫斯基与他散步,竟带着他走到建筑工地上还没有凝固的水泥路面上,在人家的呵斥声中,明可夫斯基对他说:“你看只有这样遭人呵斥的‘歧途’,这样一个没有凝固的领域,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
    老师对学生的深刻影响,可能是长期的言传身教,也可能是一堂出色的课,可能是几句话,甚至就是有意无意中的一两句话,但它们都深深铭刻在学生心中了,就像是在学生心田里播下了一粒种子,“时令”一到,就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
    可以这么说,检验一位老师是否成功,是否对国家对社会作出了应有贡献,其标准或许有很多,并且随着时代的不同、国情的差异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但万变不离其宗,有一条是一以贯之的永恒主题,是无出其右的最高准则,那就是教育质量。归根结底,学校以育人为根本,教师以育人为本分,能否深刻影响学生,就是一位老师成功不成功的关键了。
    最近,有作家朋友撰文谈教育,发出这样的感叹:“英才固然难得,良师也极罕见,这真是中国特色的时代之病。从1949年后再也没有真正的教育思想家这个残酷的事实判断中,我们不难窥见当今教育群体素质之一斑。”
    我反对这种说法。这里面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深思:
    一是“当代无大师”的习惯思维的存在。“外来的和尚能念经”、“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思维弱点,始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眼前的人与事的客观判断。现如今肯定少有人否认《红楼梦》《围城》是杰作,曹雪芹、钱钟书是旷代大师;可是,不管是《红楼梦》还是《围城》都曾经遭受到“非议”,甚至“封杀”的命运。“红学热”、“钱学热”,可以说,那都是“隔代”的事啦!
    二是“良师”定位问题。固然,我们的教师整体素质需要提高,这是教育的业内人士已经看到,并深为感慨的问题,但是以此为由,来说我们没有好的老师,这种“一棍子打死”的说法,肯定偏激了。这里,就需要对“良师”、“名师”有一个恰当的定位。我觉得,要求所有老师都成为“教育大师”、“大教育家”、“教育思想家”,这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倒是,各地要求老师成为“一方名师”是十分可取的思路。就是说,你立足本职,把书教好,努力成为一校、一乡一镇、一县公认的好老师,也应该算是“良师”、“名师”了。就像作家有伟大作家、大作家、小作家一样,“名师”可不可以有“大师”、“大名师”和“小名师”呢?
    当然,要想成作家,哪怕是一个小小作家,首先你得把文章写好,至少写到能达到发表水平,且发表了一定量的作品;当一位“名教师”,哪怕只是“一校名师”,那就得把书教好,教出一些有为的学生才行!
    最近开讲座时,对“名师出高徒”这话题,每每有人要和我“商榷”。甚至在QQ交流时,贴过这样一个帖子:“有个老师在乡下教书,兢兢业业,不见出多大成绩,后来被调到市区一所重点中学,带实验班,依然兢兢业业,三年带下来,班上有十几个学生考上全国一流重点大学,这个老师一举成名——大家说说,是名师出高徒,还是高徒出名师?”
    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也是一个让人十分感慨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涉及教育资源配置的复杂问题,要说清它,需要做一篇“大文章”啊!所以,我在这篇小文中,就不再就此探讨下去了。
    我只说一句话:“历史也许冤枉地遗忘过一个人,但历史从来不会冤枉地记住一个人。”人们所记住的“名师”,一定有他被记住的理由!相信了这一句话,我们会少些牢骚,心境会平和一些的。
 
    (原稿发表于《教师报》1999年2月7日,《广州日报》2003年4月6日又载)
 
                         ——《今日文艺报》总第62期第三版
------分隔线----------------------------
友情连接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扬希雪官方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苑建国官方网站
中国榜书研究会
中国经济文化传媒网
新华财经网
新闻访谈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东方融媒
红网
合作单位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扬希雪官方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苑建国官方网站
中国榜书研究会
中国经济文化传媒网
新华财经网
新闻访谈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东方融媒
红网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联盟成员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相关操作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TAG标签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