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联盟网

观念问题 收藏
2016-03-25 14:59|中国文化联盟网 |
         少木森    作家、诗人。原名林忠侯,1958年生,福建龙海紫泥人。发表作品300余万字,出版诗集《花木禅》《谁再来出禅入禅》《少木森禅意诗精选99首》《给自己找个理由微笑》、小说集《少木森小说今选》和散文随笔集《谎言硌牙》《忧郁边缘》、12集光碟片《作文大革命》等等。作品选入多种年选、年鉴、以及大陆、台湾、香港、美国的多种选本和教辅材料,获得过多个奖项,如“澳洲国际华文诗书画大展”新诗成就(最高)奖、“莽原·首届中原杯全国征文首奖”、“诗星杯征文壹等奖”、福建省优秀作品奖等。于《菲律宾华报》开设专栏《禅眼觅诗》,倾心探索禅意诗。《文艺报》、中国台湾《世界论坛报》等报刊有专评。北京儒博文化艺术院签约作家。
 
    稍稍留心就会发现,不少父母常常要孩子怎么怎么样,而不能怎么怎么样。甚至为了孩子能听家长的话,按家长的意愿去做,不少家长随便干涉孩子的隐私,监听电话,偷看日记等,可谓用尽心思了。其用意是怕孩子学坏,可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引起了许多孩子的逆反,甚至对抗……
    从报纸上读到上海浦东的一项调查数据:孩子认为父母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转变教育观念的占75.8%;希望父母改变教育方式,和他们交朋友的占80.2%;要求父母给予独立成长空间的占67.3%;而认为父母能令自己产生敬佩、仰慕之情的仅占6.8%。不难看出,孩子们迫切希望父母尊重他们的个性,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空间。
    既然如此,看来做家长是得“转变观念”了。可是,观念的转变多难啊。我以为,首先要转变的是隐藏在这现象背后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把孩子看成“私有财产”的观念。由于把孩子看成私有财产,才会把他们作为“手中的工具”,借以实现父母年轻时没有能够实现的理想,或者光宗耀祖、为父母亲挣回面子。他们以“为了孩子”为由,认真看顾的却是“私人财产”和父母的“个人利益”。所以,他们以“细心呵护”为由,随便干涉孩子的隐私,监听电话,偷看日记……生怕孩子不能实现他们的理想和愿望。当有些孩子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逐步偏离父母愿望的轨迹,不再可能实现父母的“理想”时,父母对孩子的爱逐渐暴露出了“自私”的本质,或从此不管不教,或终日怒目以对,动辄呵斥之……
    当然,把这种情况推及天下父母,肯定有失公允。毫无疑问,多数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种本能,是无私的,只要对子女好的,作出什么牺牲,他们都愿意。爱之越深,恨之越切啊!恨什么呢?恨铁不成钢,担心子女今后不成器,受了苦头呀!所以,他们要为孩子着想,能敛财积钱给孩子的,不惜手段而为之;能为之谋职高就的,用尽权力和手段;什么都做不了,就只能希望孩子读书而改变命运了,书中自有黄金屋,考试里自有人生出路啊!你看,现在被当做“产业”的中国教育,收费之高是让许许多多普通中国人瞠目结舌的,可怎么勒紧裤腰带,怎么借债,也要送孩子上学拿文凭,而且是越大张的文凭越好,管它符合不符合实际。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可是,可是,恰恰是这种爱,也遮蔽了他们对子女的客观评价,扭曲了他们的观念,非要孩子按他们的想法去做……
    西方文学大师卡夫卡说得精辟:“观念的不同从一只苹果便可以看出来:小男孩的观念是,他必须伸直脖子,以便刚好能够看到放在桌面上的苹果;而家长的观念呢,他拿起苹果,随心所欲地递给同桌者。”
    但是,我们的父母很少能够意识到这种观念的不同;我们的父母很少能够意识到他们的观念里有什么东西是让孩子不能接受,或者孩子不需要接受的。他们会说,孩子只是还不懂事,还没有到那个年龄。到那时候,孩子就懂了,可懂了已经迟了呀!做父母的责任就是让孩子早懂得这一些,与父母想法一样,按父母的想法去塑造“个性”,去适应这个社会呀!
    社会在变,我们的观念也要变,社会生活多元化了,所需要的人才也会是多样化的,个性化的。你细想一下,其实我们自己挺可笑的。难道有点个性,保留点自己的空间,与父母想法不一样,就不能适应社会吗?难道,这个社会还一定要依着上一辈人的观念运行着吗?
    想起这样一个故事了——某人坚信形如人参果子、状如佛手的“生姜”和所有的果子一样是长在树上,随风摇曳的,很有美感。可他的朋友告诉他“老姜”是植物的块根,长在土坷垃里面。这让他很生气,说朋友大煞风景,破坏了“老姜”给人的美感。便以在他全部财产中已经占很大比重的一头毛驴为代价要与朋友打赌:一起去问三个见多识广的人,如果三个人都证说老姜是长在泥土里的,他的毛驴就输给朋友了。结果当然是他输了毛驴,可他极不情愿地对朋友如此说:“毛驴是输给你了,可我相信老姜还是长在树上的!”这种僵死的观念,岂止让人发笑,简直让人发指!
    其实,我们许多约定俗成的东西,有的时候就只是那么一个十分可笑的“生姜长不长在树上”的问题,你说它长在树上,我说它长在土里,当然是关键性问题,也是原则性问题。但弄清这问题的最佳办法是实地考察,实事求是,而不是争个脸红耳赤,不是道听途说,更不应该是死抱着某种观念,“输了毛驴还犟嘴”。稍稍改变一下观念吧,你会发现可能就什么都放下了,就能轻装上阵了,洒脱起来了,就不会以“输了毛驴还犟嘴”来折磨别人,也嘲讽自己了。
    上文既已说到了苹果,我们不妨再讲一个关于苹果的故事:有幼儿园老师给每一个同学一把刀、一只苹果,让大家各自把苹果切开,看一看苹果里有什么。全班绝大多数学生都一刀下去就把苹果切成两半,然后纷纷回答,苹果里有籽儿。但是,就有一位同学不是那样切,而是选取了新角度,拦腰切断苹果,看了又看后,回答说:“苹果里有星星。”老师先是一愣,接过苹果来一看,被拦腰切断的苹果籽儿,真像是一颗颗星星镶嵌在那儿……
    换一个切法,就看到了星星闪烁。这,好不?!我们也换一种看法来看我们的孩子,一定也会看到不同的光彩和希望的!
 
    (原稿发表于《厦门文学》2001年第5 期,安徽省《家教世界》月刊2002年4月号又载)
 
                          ——《今日文艺报》总第62期第三版
------分隔线----------------------------
友情连接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扬希雪官方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苑建国官方网站
中国榜书研究会
中国经济文化传媒网
新华财经网
新闻访谈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东方融媒
红网
合作单位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扬希雪官方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苑建国官方网站
中国榜书研究会
中国经济文化传媒网
新华财经网
新闻访谈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东方融媒
红网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联盟成员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相关操作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TAG标签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