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联盟网

少小读书独成木,执教育人愈成森——试图走近少木森先生读书 收藏
2016-03-24 09:50|中国文化联盟网 |

  偶见少木森先生文集,是在北京儒博文化艺术院。经黄长江院长的诚意推荐,我特意关注了木森先生一些著作以及他看似随意间偶得的读书笔记。长江建议:多看看少木森的东西,可以借助一个平台以展开自由随意的探讨。
    我试图细细琢磨一下少木森,本应从他的文章入手。让人惊讶的是,少木森的文学轨迹哪是用“成就斐然”几个字所能囊括的。木森的文学思维之宽泛,文学创作之独有,文学品类之齐全,依我个人判断,可以说在中国文化史上是罕有的。如果算我信口雌黄,可能也因我孤陋寡闻所致。当然还可以断言:少木森的博学与勤奋在非职业作家中绝对是出类拔萃的,甚至可以扩延至专业作家范畴。基于此,我胆怯得不敢对少先生的作品贸然评价。
    当今社会能称得上文学大家的,可以说是屈指可数。之所以能冠予大家名号,因了其人在某个文学领域中“独占鳌头”。或小说,或戏剧,或书画,或诗歌……大家们都会从容地找准或者站准了位置。不可忽略的是:各媒体、经纪人,以及出版者的强力推崇。究其受众面大小,搞个民众测评,纯粹是走形式惯用的套路。君不见,流淌于市面的大师、专家、权威、学者等,本身就足够张扬,再凸显其存在,本来就有点多余。在这以物质为基准的浮躁时代,为少木森来一个准确定位,还真说不好他算哪一文学品类中的佼佼者。
    抛开时代对大师与大家们的误解与偏见,说找不准少木森先生的文学位置,只是我内心些许茫然的简单推测。理由在于,木森先生写作如同滴水成溪,溪水成河,日积月累地涉身于几乎所有文学的方方面面,说不好也分不清哪是强弱项。掩卷沉思,很难非常准确寻找木森的文字功底、文学知识、文化积淀还有哪些欠缺。再因为,木森先生忙碌于读书、教书、写书,自己也无暇顾及身外之物。
    我的结论即:厚重且扎实的文字功底,彰显了少木森先生有能力独领文学风骚;超量的饱览群书,练就了木森超凡的记忆力;貌似随意的旁征博引,显示了他对知识的成熟驾驭;自由驰骋于茫茫文海,木森具备他人少有的自信与执著。300多万字的著作,哪怕是一些专业作家,也会望尘莫及。
    我与少木森先生并不相识。如果说认识,应该是头一回撩起先生文章的一角,揭开急于赏其文采的层层面纱。漫步在木森的字里行间:满是智慧四溢的历史思辨,满是社会印象的触摸痕迹,满是伦理寻常的真实记录,满是掷地有声的底层呐喊,满是轻声细语的情绪追溯。若想实实在在地走近先生的内心世界,苦于大千世界暂时还没给我们之间这样的机遇。
    少木森是作者的常用笔名,其实先生名叫林忠侯,福建人氏。介绍他的文字,常有“禅语”之说。细琢磨起来,作者必定与道家、佛家有尚好的缘分。或者可以臆想:林子里待久了,再经多年修炼,树叶清香伴着书页墨香,空灵伴着冥想,禅意中酿出别具一格的禅诗来,绝不以为怪。当然我这都属于瞎想而不是遐想,毕竟还没有建起彼此交流的空间。
    比如《花木禅》,再比如《谁再来出禅入禅》,再再比如《少木森禅意诗精选99首》,都是阐述“禅意”的深邃,都是用禅的角度来抒发一种别致情感。既然是禅诗,就与悠闲有关。说少木森闲情逸致的时间太多,才有可能“闲”觅些诗枝词叶来,却欠些公允。
    木森真不是纯纯粹粹“坐”在家里当作家。他有太多培“木”育“林”的业务:即便不当一线老师了,学校的繁杂巨细依旧有始无终;持握了半辈子教鞭,那恋恋不舍的劲儿一会儿半会儿也未必能转换过来;积攒了那些教学经验、那些“读破”了的学识怎么也得“传帮带”不是?剩余的时间,也就是吃饭与睡觉了。
    应该想象,木森善于挤时间,巧用时间的赠与。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可任意漫游文学沧海,与心灵大师对话,撷取禅思的营养,铺展禅意赋予他的禅语并钩编成隽秀的行行诗句、篇篇富有禅意的禅文。思维腾越到大地寂寥、万物深眠的时候,作者的心境必是辽阔而轻松的。任活跃思绪驰骋,任诗文词赋酝酿,任古今智者对话,木森会“自私”地享有这一财富。正因为挚爱写作,他把难得的时间挤占,笔耕不辍才有如今令人仰视的文学成就。在木森眼里,暂别于纷扰的世俗,做几件自己最欣然的事情,那就是惬意中的“得闲”。
    少木森是位“50后青年”。历经磨难,该是浩劫后第一批获得读书权利的大学生。童年梦想何以实现?木森没能成专业作家,当了半辈子甚至是一辈子的“孩子头儿”,可能这并不是他当初钩编的心中之梦。但木森把教育这行当做驶向目的地必须逾越的海洋,默默耕耘,时时努力,做到了而且做得相当有成就。洋洋洒洒、纵横文海,作家之梦、文学之旅,不过如此这般。谁能说,少木森不是成功人士?——我始终敬仰钦佩他读书教书间的写书“闲得”。如此巨大收获,不是所有人能够享有的。勤奋,才是到达彼岸的唯一动力。
    同是“新浪”博友,少木森已被誉为“元老级”。700余篇博文竟有近60余篇上了“新浪头榜”,难怪有一万多“粉丝”追捧,40多万的浏览量。浩大的推崇与关注,足以见木森先生在虚拟网络间的影响力;又足以见他的“悠闲”实在是难有人能比。
    闭目沉思,紧张的“育人树木”之余,木森依旧精力充沛,那是多么旺盛活跃而缜密严谨的思维?读书,是他酷爱;教书,是他职业;写书,是他心灵的总结。一生在博大精深的书海里漫游,太多的情愫渴望倾诉,当然可以厚积薄发!
    我猜想:少木森的笔名一定与读书有关,与教书有关,与写书有关。木为书之本,育人犹树木,百木皆成林,林大愈成森。蕴涵勤奋自勉,“读破万卷书”;蕴涵职业性能,育人成才以保持教育事业之神圣;蕴涵其写书目标,不辍自成林,几百万字的积累就是千顷森林!——少木森值得拥有这属于他的一切。
    如果说我以后能倾下心来多嗅嗅少木森先生的书香,再能够写下些许感觉,也算是我所企盼的造化。现在还不知,我究竟有没有这样的能耐。但愿我还能努力再三。

                                          2012年3月1日下午草就


    (刘辉  笔名文军,擅长京味儿散文、京味儿杂文以及诗歌创作,成为网络文学中不可多得的活跃体裁。其主笔的《老北京那些事儿》系列丛书,营销于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受聘于《侨星》杂志社驻北京通联处。适量参加编剧工作。)

 

                  ——《今日文艺报》总第61期第二版

 

 

 

------分隔线----------------------------
友情连接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扬希雪官方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苑建国官方网站
中国榜书研究会
中国经济文化传媒网
新华财经网
新闻访谈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东方融媒
红网
合作单位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扬希雪官方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苑建国官方网站
中国榜书研究会
中国经济文化传媒网
新华财经网
新闻访谈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东方融媒
红网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联盟成员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相关操作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TAG标签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