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联盟网

我的理论和实践 收藏
2016-05-08 14:52|中国文化联盟网 |

  大英博物馆二十世纪中国现代艺术研究日----1994.9.7

  我的理论和实践

  --新时代的中国山水画艺术---杨希雪(演讲稿)

  处在这个世界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经历着文化的转型,以及东西文化交汇的冲突,摆在艺术家们面前的新课题,特别是中国艺术家所面临的是时代的挑战。我们不能忽視的正是文化交汇的不可避免性。

  传统的绘画形式,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曾经显出几分与这个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而西方艺术,早已随着他们的政治,社会的转型而继续地发展着。因此,西方已从自己的传统大大跨前差不多一个世纪。众所周知,中国文化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那些文化的表现,审美情趣以及价值观念,都曾与西方不一样。中国绘画艺术或多或少都受着停滞不前的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形式,结构,色彩运用和审美情趣的取向等,这些中国绘画,缺乏了新的发展,这一事实,曾被解释为中国长期封闭与西方世界隔离所带来的约束有关。这一现状可能还会延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但我们需要知道,世界是在前进中,我们必须跟上不可避免的文化交汇的趋势。事情总得适当地改变,所以我们对待传统的态度时,可能要清理一些过时的东西,保留一些精华,扫除前进中的障碍,和发展出一些新的东西以顺应这个变动中的世界。

  中国,虽然近来积极的蓬勃地通过对外开放,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但仍缺乏从理论到实践,从文学到艺术进行根本改革的愿望。基于明显的理由,对待传统形式的态度,大部分尚未有改变。

  我想,长期停滞的经济的模式和僵化的意识形态,在约束着中国艺术的发展。在一个停滞的社会,画家们倾向于胶着过去的实践和老路—程式,机械的模仿过去或师承大师们的风格,定形的程式,价值观和审美观,通常都是妨碍艺术发展的因素。

  前辈画家,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两者取得一致的时候,才通过笔墨宣诸于纸上。但个人的内心世界又往往受到社会某种因素的制约,这样一致性是难以实现的,只要能有某些自然的自我表达都被认为是发展和创新,那是可以理解的,不足为奇。

  我敢公正地说,事情总得要改变。喜欢与否?东西文化的交汇是不可避免的,而这种交汇的本身将对东西方都有好处,对谁都有利。我们必须清醒,为艺术的长征迈出第一步。我们必须珍重这个发展的方向去作出明智的抉择。

  过去多年,我曾经尝试吸收东西方艺术的长处。我考虑到我自己的有利条件去实践发展的课题。我出生和受教育于中国,我有中国本土的文化知识,又曾居英二十五年,我也学到不少英国的艺术,而且我考虑到我自己没有受到某种束缚的自由。 虽然我有过感受,也有过矛盾,和对事情有不同的观念,然而,这些优良的地位正好创造了一个自然和健康的发展环境,去发展我的绘画观念和风格,特别是山水画,我长时间对它怀有特殊的兴趣。

  过去几年,我努力地向着一个目标,也曾获得一些正面的结果。

  我相信形象大与思维,直觉大与理性,人性大于学养。简言之,自然是首要的。在信念上,中国山水画这种单纯的色彩观念可能要改变,这都是事实。传统中国山水画,少少的颜色就算了,而所不同的是不同情调的墨色,而这种单纯色彩的运用是非常主观的,不同情调的墨色,也远不能反映这个真实的世界,很多事例留给人以抑压的印象。我相信很多人会同意我的看法:那就是西方绘画色彩,会被更多的人受落,因为它们真实和接近自然,会给眼睛以更多的享受,单纯的黑色,画乌鸦是好的,但是画孔雀和花卉又如何?描绘七彩缤纷的自然风光又如何?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家,主要倾向于大山大嶺,丛林飞瀑。是的,绘画具象的题材是没有什么错处的,但问题在于那样的画作,缺乏了抽象的景色层面。 我想,这会限制了具象的山水画,能见的事物,可能是真,但它们都未必象征着真理。在真实的生活里,有这两个极端的表现,任何具象东西都有它抽象的各个方面。通常两个对范畴观念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变化的条件,决定我们视察的观点、角度和焦距之外,还有光暗等时空纽带的变化因素。纯艺术的作品,应包涵着作者本身的思维经络,并非照抄自然的某些局部和片段。这种思维线索,可能存在于抽象的思维层面之内。去反映自然的真实世界,具象应与抽象发生必要的联系。

  崇山峻岭,大江长河当然是真确的。将其入画,我将它归类為宏观山水。而沙石以及自然界的任何局面微小的情节,的确也应该是探索的内容,我将它归类为微观山水。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从具象表現到抽象表現,都应该全面加以考慮,这就可以扩大我们的視野和改变我们的思路。

  普罗大众,是习惯于平视角度,他们都有平视的具象的烙印,他们会把不同角度之下的”象”视为抽象,因此,垂直透視之下,在高空看大地和在放大镜下看沙石,都可列为抽象概念的山水,垂直透视看山水,不论巨大还是微小的,将会给人以新鲜的感受。微观山水画能发现它的局部生命力的存在,也给人以全方观景的机会,在结构上,主体和衬体互换的可能性,画面的无限延展性,画面的可分可割性,甚至无限的延展和分割性都存在了。

  在技术上,中国绘画在传统上只论笔墨,那就远不足以胜任描绘真实的世界。我们为什么要限制工具的使用呢?谁规定了我们不可以改变传统?我可以说工具和材料只是绘画的手段, 而非目的,依照不同的课题,运用合适的工具。甚至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一个山水艺术家,通过山水去表现他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山水当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样的表现必须真实,事情只有真实才会自然,自然是构成美丽要素的基础。山水画在抽象与具象中的变化,对宏观和微观的自然观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去抒发一个人的内心感受,和宣泄一个对周围事物,包括社会现象的洞察。

  发展我的山水画风格,是主要通过我的自己对社会, 对生活的经验和观察以及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加上长时间对中西艺术的研究,我感到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探索的东西。

  后面展示的十张作品,就是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的艺术发展例子:(以下是具体介绍作品,全是幻灯放大)

------分隔线----------------------------
友情连接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扬希雪官方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苑建国官方网站
中国榜书研究会
中国经济文化传媒网
新华财经网
新闻访谈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东方融媒
红网
合作单位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扬希雪官方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苑建国官方网站
中国榜书研究会
中国经济文化传媒网
新华财经网
新闻访谈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东方融媒
红网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联盟成员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相关操作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TAG标签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