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正在参观豆各庄博物馆里展出的老式农耕用具 林晖/摄
“这里是从辽代至今留存的多处古迹,包括萧太后河、张翼祠堂、491电台以及600多年的西马古树等多处……”今天上午,在豆各庄乡情博物馆馆长梁勇的带领下,记者“穿越”了豆各庄从辽代至今1000年的历史变迁。
从2013年开始,朝阳农村地区开始建设“乡情村史陈列室”,通过文物的收集整理、文脉的发掘梳理等方式,展示农村发展变迁的历史轨迹,帮助村民留住“乡愁”。目前,朝阳已建成包括豆各庄乡情博物馆、南磨房乡情村史陈列室等在内的20个乡情村史陈列室。
记者直击 300余件展品穿越千年豆各庄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朝阳区东五环外、京哈高速路南侧的豆各庄乡情博物馆。在这里,300余件实物、文字、图片展品,将带领参观者穿越千年,了解到从辽代到现在的豆各庄历史发展过程。
据记者了解,豆各庄乡情博物馆于2016年6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1700余平方米,由两个四合院组成。
1号院主要介绍豆各庄地区总体概况,其中包括面积、民族、地理环境、文化、配套设施、经济收入等信息;2号院以“孝文化”为中心,讲述地区的文化文明。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地区的“孝星”家庭事迹,以及地区流传已久的“孝文化”。馆内还以多种形式,集中呈现了豆各庄本地独有的民俗文化。
记者看到,整个博物馆共包括“历史沿革,辖区建制”“文物众多,古迹遗存”“发展农业,夯实基础”“多种经营,发展经济”“把握机遇,乡村剧变”和“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六个展厅,每个展厅都是内容丰富,看点十足。
“这个博物馆展示很全面,内容也很丰富。现在我们虽然上楼了,但是这个博物馆帮我们把过去所有的美好回忆都保存了起来,我们随时想念了,就能来看看,真的很不错。”家住豆各庄地区的刘阿姨告诉记者。
建设初衷 20个村史陈列室留住“乡愁”
据了解,除豆各庄乡情博物馆外,朝阳区多个地区都建起了乡史、村史博物馆,通过文物的收集整理、文脉的发掘梳理等方式,希望能够在故土新居上留下历史、留下文化、留下浓浓的乡韵,引导群众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保留农村文化的根。
目前,朝阳区已经建成包括展示新农村发展成果的高碑店村村史博物馆、建筑面积12000余平方米的南磨房乡乡情村史陈列室、采用VR等多媒体技术的温榆河民俗博物馆等20个乡情村史陈列室,吸引众多本地村民和外来游客前往参观。
明年,东坝地区民俗博物馆、常营地区乡情村史陈列室等4个乡情村史陈列室也将启动建设。
“随着农村地区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的发展,百姓们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也更加丰富多彩。可是上楼后的村民心中那割不断的乡愁记忆又该如何找寻?”朝阳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从2013年开始,朝阳农村地区开始建设‘乡情村史陈列室’,以期帮助村民留住‘乡愁’,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
相关新闻 文体队伍走出国门传播传统文化
除了建设乡情村史陈列室帮百姓留住“乡愁”,丰富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内涵之外,朝阳区还致力于不断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近年来以文化中心和文化广场建设为重点,完善和新建了一批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辐射范围广的文体基础设施,目前,朝阳区农村地区拥有3000平方米文化中心12个,建有各类文化健身广场150处,安装居家健身工程526处,健身器材10267件,同时培育了一批优秀的文体队伍。
据统计,近年来朝阳区培育出了崔各庄广场舞蹈队、黑庄户千人腰鼓、崔各庄十三档民间花会等1900多支文体队伍。其中孙河乡更是凭借“各档民间花会”文化队伍,在2014-2016 年度评选中荣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高碑店村高跷老会、高碑店村少儿高跷、十八里店乡舞狮、东坝乡传统民间花会—开路、常营乡抖空竹、孙河乡上辛堡村高跷、三间房乡威风锣鼓等文体队伍,更是从2005年开始受邀到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表演,让更多的外国友人认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为了使百姓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朝阳农村地区还举办了包括“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书画摄影展”等在内的多项文体活动,已经形成品牌的包括管庄惠河文化节、十八里店地区群众文化体育节、高碑店民俗文化节、温榆河民俗文化节等34项富有农村地区特色的文化活动。
据统计,2017年农村地区共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近1700项,活动参与人数约60万人次。
“明年,我们还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群众文化健身需要,同时继续办好各类文化活动,并请专家进行辅导并进行专业化、企业化运作,提高重要时点文化活动的标准和水平,打造品牌活动,丰富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分展示朝阳区农民的精神风貌!” 朝阳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说。